“一直在‘打新’,没有放弃过,不过,中签的几率太小了。”8月10日,北京的投资者刘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虽然(中签)很难,但希望还是要有的,说不定运气爆棚就中了呢。”
刘女士已有十余年的股票投资经验,随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她十分关注并在第一时间补签了《创业板投资风险揭示书》,对最近发行的几只创业板股票都进行了申购。《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刘女士一样,不少投资者都对“打新”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只要满足条件,基本上都是“不抛弃、不放弃”。
投资者申购热情高
根据安排,本周(8月10日-8月14日)有11只创业板新股发行。由此,到本周末,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发行数量将达18只。而截至记者8月10日截稿,还有16家企业已经提交注册。
从目前已公布的申购结果看,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申购火爆,但中签率相对偏低。
具体看,锋尚文化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161%,申购倍数为6206.5倍;美畅股份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208%,申购倍数为4807.4倍;蓝盾光电回拨后本次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18%,有效申购倍数为5555.8倍;大宏立回拨后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168%,有效申购倍数为5957.0倍;卡倍亿回拨后本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161%,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6219.8倍;安克创新回拨后本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211%,有效申购倍数为4731.0倍。
而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初至2020年7月末,创业板新股网上申购的平均中签率为0.0262%。
为何注册制下创业板中签率降低?一位不愿表明身份的资深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还是“僧多粥少”,即申购的人多、发行的股份少。
上海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道,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投资者对比交易制度后,自然会把现在的创业板与去年设立的科创板进行对标,由于科创板在过去一年的表现有目共睹,使得投资者比较确信申购创业板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导致申购热情高涨;其次,券商提前数月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创业板新规,引导签署协议,让可申购创业板的账户数维持在一个很可观的水平;第三,此次注册制下最早一批的两只创业板新股所募集的金额并不是很大,导致在计算超额认购倍数时的基数本就不算大。“叠加前两层因素后,认购倍数超过去年平均以及中签率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据了解,为了让客户能有资格参与注册制下的创业板打新、交易,券商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短信、微信、电话、交易终端显著位置弹窗等,进行存量客户补签以及进行注册制下创业板交易的注意事项提醒,确保投资者能顺利参与交易。
“我们营业部是通过短信和微信告诉客户进行补签,如果没有反馈的,会打电话联系。”一位中型券商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大部分客户都补签了“打新资格”,即已经开通创业板权限的投资者,需要重新签署《创业板投资风险揭示书》,否则将无法参与注册制下创业板股票的发行申购、交易等。
交易规则变化要重视
尽管投资者热情高涨,但对于参与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的投资者而言,按照新的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其交易规则发生的变化必须要重视。比如,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盘中临时停牌机制,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放宽创业板股票涨跌幅至20%。创业板股票竞价交易涨跌幅限制比例放宽为20%。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的风险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整体而言,企业本身的风险以及市盈率高是最大的风险。”鉴于此,徐阳建议,不符合条件或者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创业板相关指数基金及对创业板配置偏好较高的主动基金来参与创业板投资。
左剑明表示,投资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投资周期和逻辑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周期一般较长,投资逻辑也在于公司本身的增值,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清楚了解底层资产,即上市公司的质地如何。对于参与新股申购的投资者而言,由于其持股周期一般仅在上市后的一日或几日,而逻辑也仅仅是赚取一个流动性溢价,在现阶段可能关注情绪方面会更加重要,建议可以参考首批新股在上市首日的表现如何,再行决定。
随着越来越多新股发行,距离注册制下创业板首批企业登陆A股市场越来越近。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改革助力下,创业板新股上市后的整体表现在短期内有可能提升,但中长期来看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和稳定水平,而市场的分化效应和马太效应将更趋明显,对优质股票来说,“打新红利”有可能长期存在和进一步提高。他同时表示,预计创业板“增量加存量”式的改革,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坚定进入和平稳驶过“深水区”的标杆,配合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配套措施,最终有利于促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市场逐步趋于稳定与理性、压缩在壳公司上的资源错配与价值错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