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获准设立的自贸区“一周岁”啦!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我国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名单出炉。同一天,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统称《总体方案》)。

2019年8月30日,这6个自贸区分别举行揭牌仪式。至此,18个自贸区正式构筑起对外开放新版图。近日,第五批6个自贸区陆续晒出挂牌一周年成绩单。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6个自贸区在可复制推广创新成果、新设企业、重大项目落户、通关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推进“放管服”改革、产业集聚等七方面众多方面取得亮眼成绩。

云南自贸区8月27日发布一年来相关建设情况和改革成果。具体来看,在《总体方案》指导下,紧扣106项试验任务,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出台16项金融改革创新制度文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累计梳理报送37项可复制推广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等等。此外,疫情期间,云南自贸区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举办自贸区“云招商”推介活动,片区集中“云签约”等方式签订合作项目27个,投资金额约263亿元人民币。

再以江苏自贸区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占全省12%。贸易方面,上半年,自贸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468.7亿元,占全省13%。连云港港吞吐量达1.26亿吨,同比增长3.46%;国际班列运输量达2.52万标箱,同比增长42.3%。中哈物流基地进出集装箱9.8万标箱,增长13%。重大项目落地方面,江苏自贸区先后签约落地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6个自贸区挂牌一年来都普遍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多制度创新成果,也有部分创新是根据各片区功能定位的个性制度进行创新,如河北自贸区曹妃甸片区的“铁矿石保税分筛”是全国首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发展来看,第五批6个自贸区承担起了差别化探索和制度创新落地的任务,同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河北自贸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了城市群建设的最大作用;江苏围绕高新技术,广西探索AEO互认,黑龙江的“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

“一年来,围绕各自的功能定位,各自贸区都成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和开放的高地,如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围绕‘一区四高地’建设推动开放创新,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加快了苏州片区打造高端化产业的步伐。”肖本华表示。

那么,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工作重点将聚焦哪些方面?

肖本华表示,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自贸区应继续发挥我国深化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对标国际先进自贸区,加大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国内外优质产业项目,为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推动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加大对自贸区差别化探索的支持力度,在特定领域开展更多系统集成制度创新。二是进一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压减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探索。三是持续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向全国释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红利,带动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四是继续加强对自贸区的指导服务。通过疫情防控期间自贸区工作沟通联系机制及常规渠道,跟踪推进试点任务落实,及时全面了解企业诉求,做好政策研究储备。支持各自贸区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外贸外资企业在自贸区集聚效应。

盘和林表示,除了继续发挥自贸区制度试验田的作用,还要注重差异化发展,毕竟我国各地区之间区域禀赋、资源禀赋不同。除了服务于对外开放,自贸区作为试验田另一个作用就是打造本地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