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蛆虫事件被摆上台面,另一边,近日海天味业股价正遭遇大幅回调,高股价、泡沫论质疑不断。据Wind统计,截至9月21日收盘,海天味业市值已经从9月3日的高点蒸发超千亿元,股价较高点203元/股下跌22.66%。

仅仅半个月,海天味业(603288.SH)市值便蒸发超千亿元,迎来“多事之秋”。

近日,有湖南、浙江杭州的消费者向媒体爆料,其购买的海天酱油,用了几次之后,瓶内却出现了蛆虫。

9月21日,海天味业董事会秘书张欣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这肯定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我们公司的生产流程就不可能有活虫在产品中,出厂前的产品都要高温灭菌的。”

一边是蛆虫事件被摆上台面,另一边,近日海天味业股价正遭遇大幅回调,高股价、泡沫论质疑不断。据Wind统计,截至9月21日收盘,海天味业市值已经从9月3日的高点蒸发超千亿元,股价较高点203元/股下跌22.66%。

前后夹击,这瓶被戏称为市值“碾压了所有地产公司”的酱油,真的打翻了吗?

屡现食品安全事件

或许是因为树大招风,酱油内生蛆是海天味业多年来的舆论痛点,发生不止一次。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仅2017年,在江西便有4起海天酱油生蛆事件被曝光;2013年、2014年、2016年也有消费者投诉;2018年7月,海天味业还就“生蛆”事件发布“海天酱油安全合格,请放心购买使用”声明。

9月20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海天酱油生蛆事件,一方面和海天味业在生产酱油过程中的杀菌环节有关;另一方面,消费者是否合理使用及存放环境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9月18日晚间,海天味业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则关于揭秘海天酱油品控细节的长图,疑似为此前的事件作出解释。

张欣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这完全不是企业品控问题。“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几次高温灭菌,不可能有活虫出现,而且现在时值夏天,很多品牌都会发生酱油生虫的情况,有专门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发表过相关的研究成果。”

“酱油的香气会吸引一种叫酱麻蝇的苍蝇,会直接产虫在酱油中。哪怕开盖一个小时,都可能有虫子。”张欣表示,“我们也做出了不少举措,比如瓶盖是两三年前花了1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来改进,让瓶盖在小于90度的时候可以自动关合,在瓶身也有提醒储存方式。”

不过,朱丹蓬提醒,出现一次蛆虫事件可能是偶然现象,但屡次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或许将直接影响海天味业的经营销售情况,进一步对股价和市值产生冲击。

酱油中的泡沫?

引人注目的还不止“蛆虫事件”,海天味业半个多月蒸发超千亿市值,更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作为调味品公司,海天味业的三大核心产品是酱油、调味酱与蚝油。据其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115.95亿元,同比增长14.12%;归属净利润为32.53亿元,同比增长18.27%。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受疫情影响,在必选消费品的刚性需求凸显、二季度以来物流配送逐渐恢复背景之下,调味品板块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环比提振显著。

作为“调味品界龙头”,海天味业的股价也水涨船高。

Wind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9月2日,海天味业股价上涨了72.74%。市值从3773亿元上涨至6432亿元,上涨了2659亿元。

9月3日,海天味业盘中股价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股价更是达到203元/股,市值突破6500亿元。

但好景不长,之后的形势却急转直下。

9月4日,海天味业大跌7.68%,遭沪股通净卖出0.15亿元;9月7日,继续大跌5.33%;截至9月21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为157元/股,市值为5087亿元,已经从9月3日的高点蒸发约1400亿元。

在此之前,8月29日,银河证券曾发布《不为创纪录的消费股再唱赞歌》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称:“近期食品饮料持续走强,白酒、调味品等行业市盈率不断创近年新高,尽管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强烈推荐白酒、调味品等消费股,但是我们不对当下创纪录的消费股再唱赞歌,因为创纪录估值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率下降。”

针对海天味业股价下跌的情况,9月18日,私募基金中汇润生首席特约研究员吴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消费股前期积累了巨大的涨幅,当整体市场出现调整时,机构资金的调仓换股动作会从前期涨幅过大的主题板块开始。”

吴昊还认为,作为行业龙头公司,海天味业的静态估值较高,对于厨房调料行业的发展前景而言,泛厨房概念难以支撑特别高的估值。

可以比较的是,贵州茅台(600519.SH)上半年净利润226亿元,动态市盈率是46倍,静态市盈率为51倍。海天味业净利润32.53亿元,动态市盈率却有78倍,静态市盈率95倍。

不过,吴昊表示,长期看,中国高储蓄率与政策(内循环)等都支持消费型经济的发展,可能在一定的回调之后,依旧存在资金追炒的可能。

大单品增速疲软

“看海天味业的中报,无论从净利润还是营收数据等,似乎都不支持如此高的静态估值与前瞻估值。”吴昊直言,海天味业的下跌是情理之中的。

实际上,吴昊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与高估值相比,海天味业增速实则有所放缓,尤其是大单品酱油增速现疲软之态。

据Wind数据,2017—2019年,海天味业半年报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57%、17.24%和16.51%,今年半年报降至14.1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7%、23.3%和22.34%,今年半年报降至18.27%。

这与大单品酱油营收增幅下滑不无关系。海天味业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酱油营收占比约6成,名副其实的大单品。

但2017―2019年,其酱油营收增速分别为16.59%、15.85%、13.60%,增速明显下滑。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酱油总产量为1041万吨,同比增长仅为4%。国内酱油市场产能粗放式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

为了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海天味业也进行了多元化探索。比如2017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70%股份;2014年收购“广中皇”腐乳,进行全国性的发展;2020年8月,海天味业在旗舰店上架了4款火锅底料产品,正式入局火锅底料市场。

不过这每个调味品赛道都早有布局者进入,也有后来者虎视眈眈。一边是拓展新赛道的压力,一边是大单品增速的下滑,海天味业的未来并非高枕无忧,高估值或面临一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味发酵品板块中,海天味业仍是名副其实的“天花板”,或折射出调味股的市值与上涨想象空间。

Wind数据显示,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中的调味发酵品板块的11只个股,从9月4日开始,截至9月21日收盘,半个月时间里股价近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恒顺醋业(600305.SH)股价区间跌幅为 16.53%;中炬高新(600872.SH)股价区间跌幅为16.1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