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交存以来,备付金余额再次冲上高点。5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央行官网公布了最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2021年4月非金融机构存款(备付金)为1.86万亿元,较3月的1.78万亿元上涨781.89亿元,环比增长4.2%。同时,这也是自备付金交存之后出现的第二新高,仅次于有春节小长假加持的2021年2月数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高点之前,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交存余额最高的时间点为2021年2月,达1.94万亿元,而其余的1月、3月,备付金余额均在1.7万亿元数值上下波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再现高点,一方面与消费提速、交易额大增等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备付金监管加强下违规成本增高,也有效遏制了机构备付金违规行为,从而反向推动了交存金额的提升。

正如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所表示,宏观经济的回暖带动生产、消费需求的回升,备付金监管不断完善,共同构成推动备付金走高的因素,相比2020年,目前备付金相关的监管环境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则提到三方面原因,一是清明小长假消费热情释放;二是备付金监管条例的出台让行业吃了定心丸;第三则是支付行业场景和用户渗透继续升高推动。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4月整体备付金走高,但也有机构人员称,目前大部分中小支付机构业务走低。

一支付机构高管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公司交存的备付金金额主要和业务规模一致,从今年来看数据比较平稳。不过,他进一步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中小支付机构业务并不好开展,业务量呈现走低趋势。

“如果说增长的话,估计是头部的几家和那些有场景的、有线下收单的机构推动了备付金交存走高。”前述支付机构高管说道,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尽管支付行业整体增长,但增速后劲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头部机构、有场景的机构和线下收单的机构,而没有场景的中小支付机构业务仍在收缩。不难看出,目前,整个支付行业马太效应仍在加剧。

王蓬博同样指出,“事实上,大部分备付金的产生和头部机构相关,而且也占有绝对比例,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备付金占有份额超过90%。不过,实际上支付产业链整体也在分化,这也是为什么备付金管理条例里会明确,可以让收单机构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备付金互转”。

值得一提的是,备付金交存再现高点,除受近期线上消费提速、交易额大增等大环境影响之外,在业内看来,与监管趋严等因素也息息相关。《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落地已一月有余,其中详细规定了备付金出金、入金以及自有资金划转的范围和方式,明确了支付机构间开展合规合作产生的备付金划转应当通过符合规定的清算机构办理;并增加备付金违规行为处罚条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以客户备付金提供担保。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机构因未按要求使用客户备付金、备付金管理不规范、存在客户充值资金直接进入备付金账户等行为被央行处罚。

在苏筱芮看来,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下,一方面中小机构艰难求生,甚至选择主动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在巨头谋局下,行业头部集中已是必然。

针对备付金后续走向,业内预测,此次高点之后,后续备付金交存金额仍会增加,但增速或将持续降低。

正如苏筱芮指出,实力玩家在发力支付牌照后将不断拓展和巩固支付业务,此外,以电商购物节、“十一”国庆长假等为契机,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有望迎来新高。不过,预计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中小支付机构需要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在商户机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上不断完善改进,有针对性地做好用户留存;此外也需要适当考虑外部场景的接入与合作,力争通过“小而美”的方式与大型机构错位竞争。(岳品瑜 刘四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