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承诺为奥运冠军全红婵提供终生免费吃辣条的福利,到卫龙、源氏食品送去一车车辣条,全红婵爱吃的辣条产业再次走红,其市场也正在掀起新一轮较量。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辣条产业规模已达651亿元,并已有超过2500家辣条相关企业。业内人士认为,自辣条国标出台后,行业已经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但如何撕下“垃圾食品”的标签,对于辣条食品来说,仍任重道远。
“团宠”全红婵
“吃点好吃的,辣条!”奥运冠军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国内多家辣条企业争相为其送去了辣条。
源氏食品在微博上表示,8月6日中午,一辆满载辣条的厢式货车从洛阳发车开往广东湛江,准备送给爱吃辣条的全红婵妹妹。卫龙食品也于8月5日下午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大家不用着急,妹妹想吃辣条,龙哥一定安排上。8月6日,麻辣王子也连夜将一车辣条送到了广东湛江的全红婵家中。
相比起以前的“垃圾食品”标签,现在辣条更像是“网红”。今年7月27日的郑州街头,消防员因当地百姓不收钱而找人代买辣条;此外,程序员带半箱辣条参加东京奥运也登上微博热搜。
辣条走红的背后,是市场不断的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零售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其中辣条品类年产值将近600亿元,仅湖南平江辣条年产值就达到200多亿元。预计到2026年,国内辣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49亿元。
此外,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调味面制品、辣条”,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辣条相关企业超过2500家。同时,我国辣条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量也逐年提升。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新增辣条相关企业数量超900家,同比增长19%。截至5月16日,我国今年新增辣条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240家。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辣条产业正在走出国门。数据显示,仅2020年下半年,中国辣条出口额同比增长120%,出口全球160多个国家。
吸睛也吸金
从5毛钱一包的辣条,到如今6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小小辣条撑起了大生意,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
2019年,金丝猴进入辣条领域,并推出“辣辣怪时空”系列产品;2021年7月,洽洽食品申请注册“内卷辣条”商标。而三只松鼠、盐津铺子、来伊份等企业也都推出了辣条产品。
而 “辣条一哥”卫龙谋求上市,再为辣条行业注入了兴奋剂。今年5月,卫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冲刺“辣条第一股”,高瓴、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等纷纷入股。
事实上,随着辣条产业不断走红,辣条市场正在掀起新一轮较量。岳阳市平江县与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集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拓展销售渠道,把平江辣条卖到全国近百万家社区小店。卫龙与1900多家经销商合作,覆盖了超过57万个零售终端网点,同时加强对各大电商平台的布局,其线上渠道的收益由2019年的2.51亿元增加52.2%至2020年的3.82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流通渠道方面,很多辣条企业都是走低端批发渠道,不过,现在有些产品已经进驻到大型商超,这对企业在产品口感、包装、品牌、服务体系和客户黏性等方面都提出要求。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辣条是一种适口性极高的零食,在成本低、收益率高、物流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辣条适用于当下的传统渠道经销体系以及电商渠道。随着当下消费者对零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辣条市场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如何撕下“垃圾食品”标签
在童年记忆里,尽管5毛钱一包的辣条就能带来味蕾享受,但却也长期被人们打上“垃圾食品”的标签。有消息称,辣条含有大量的防腐剂、色素、辣椒、糖分、食用油等,每100克含有的热量高达357千卡。
据报道,卫龙食品、贤哥、周小玲等辣条企业也多次登上质量黑榜。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称,在其所抽检的11类食品643批次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622批次,不合格样品21批次。其中,包括了卫龙(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多款“辣条”产品。
“辣条行业本身门槛不高,在发展初期,很多小作坊无视产品质量,导致辣条被大众视为“垃圾食品”。辣条食品要摆脱这一印象,更需看重产品的品质、重视生产环境的卫生情况、看重食品安全,对厂房、工艺、原料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必须要有很高的要求。”朱丹蓬表示。
不过,国标的出台让辣条行业有望走向规范化发展。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公告中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要求,加强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新规明确,生产企业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要求,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制定食品企业标准,降低调味面制品中盐、脂肪、糖含量,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规范发展,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卫龙食品、麻辣王子、源氏食品,但截至发稿,上述企业并未予以回复。(郭秀娟 白杨 张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