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开市。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大创新,北交所自成立起就瞄准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决定了其利好“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型企业的定位。从首批亮相的81家企业来看,传统的食品企业数量无几。业内人士认为,食品企业要想冲击北交所,需要将主业从食品制造向食品技术研发转型。

瞄准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企业集体亮相。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在北交所揭牌开市仪式上表示,“设立北交所是继去年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精选层后资本市场又一重大创新,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的积极实践。”

北交所自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其成立后仍将由全国股转公司统筹管理,对创新层、基础层形成示范引领功能,激发新三板整体市场的活力。

北交所董事长徐明今年10月下旬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

不过,由于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原因,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当前我国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金融市场尚未满足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北交所的定位不仅是服务中小企业,更是聚焦支持创新发展。11月12日,北交所正式发布IPO审核标准,明确禁止金融、房地产、产能过剩、淘汰类、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等类型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企业申请北交所上市必须充分披露创新特征,保荐机构也要充分核查申请上市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利好“专精特新”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相比,北交所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更早、规模更小、成立时间更晚,总之,其对口服务的对象为“专精特新”型企业。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北交所开市有利于拓展“专精特新”型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杠杆。“专精特新”型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其特点与股权融资更为契合,资本市场加大对其支持和服务力度恰如其分。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北交所定位明确,支持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尤其利好“专精特新”型企业,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在推动当地创新型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基于此,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积极冲击北交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北交所利好科技创新型企业,这类企业成功登陆北交所的可能性也较大。而登陆北交所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正式的交易地位,因此新三板企业将来冲击北交所的热情会很高。目前,已经有很多新三板科创企业提交了登陆北交所的申请。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北交所的目标是培育“专精特新”型企业,因此其会给规模小但具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提供培育和融资方面的助力。北交所在成立初期难免存在企业与资金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甚至可能会出现超出合理区间的估值,因此短期内博取北交所高估值机会窗口的企业会很多。但随着北交所挂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上市企业估值会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食品企业如何冲击北交所

在首批亮相的81家企业中,食品企业数量无几。为何大多食品企业无缘北交所?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食品企业和科技企业发展逻辑不同。食品企业发展如何更多取决于其产品线、渠道网络、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等因素,而科技型企业被关注点在于其本身的技术背景和所处的行业前景。“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经营稳定性、发展持续性可能较差,而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则往往会选择在主板上市。”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周凯飞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传统食品行业创新性不足,并不太符合北交所的定位,所以传统食品企业登陆北交所的机会不是很大。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目前很多创新型食品企业正在崛起,它们快速切入各个细分领域,且需要大量资金。而这部分企业是有机会登陆北交所的。因此北交所的成立能解决部分食品企业融资难题,有利于食品行业长期的资本运作。

实际上,食品企业对冲击北交所的预期还是很大的。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相对于新三板,北交所的资金活跃度很高。而食品行业又处于急需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和迭代的关键节点,所以众多食品企业对冲击北交所抱有很高的期望。

食品企业如何加速冲击北交所?沈萌认为,食品制造企业不属于“专精特新”的范畴,如果要挂牌北交所,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还要将主业从食品制造向食品技术研发转型。朱丹蓬也坦言,食品企业想冲击北交所需要在产品科技含量、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改进。(记者 周子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