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加加食品等调味品龙头企业刚刚发布提价公告,味精价格又创下近十年新高,调味品行业“涨价潮”或将持续。面对上游味精原料供应商的顺势提价,在终端产品价格已经“涨了一轮”的情况下,下游以味精作为原材料的调味品企业或将陷入“两难处境”。
味精价格创十年新高
11月以来,味精价格每吨上涨超过千元。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卓创资讯分析师陈莹莹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11月中下旬,2021年大包装味精(40目)年均价达到8870.8元/吨,同比上涨25.1%。其中11月30日,(40目)大包装味精主流成交价格达到11300-11400元/吨,同比增加45.5%,这个价格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新高。
味精在工业食品消费量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陈莹莹表示,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在如酱油、鸡精、方便面、肉制品等工业食品中,工业食品加工消费量占味精总消费量的70%。截止到11月19日,预估2021年国内味精总消费量达到170.2万吨。
行业上游头部味精企业率先提价。梅花生物公开表示,11月份味精较三季度均价上涨了20%左右,预计会对四季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莲花健康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因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及物流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根据市场行情,公司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了不同的提价幅度及定价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卖一吨味精,上游味精企业能较往年多赚300元。“以当前价位11300元/吨计算,不考虑副产品对冲等因素的情况下,卖一吨味精,上游味精企业盈利空间在500元左右,同比去年增加300元。” 陈莹莹说。
谁是价格上涨的“推手”
短期供应量不足是导致味精价格上涨的主因。陈莹莹分析称,自今年三季度末起,味精价格涨势较快,主要是因为味精各项化工辅料、动力能源价格的涨幅远超往年,主原料玉米也高位运行,再加上味精主产区受政策影响,短期供应不足,下游又处常规消化旺季,供弱需强,上游主观就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
味精市场供应量不足情况或将持续。“下半年以来味精价格大涨,还有一个原因是供应量偏少。尤其在11月上旬,主产区开工不足,加上柴油上涨、物运成本增加、运力紧张、上下游库存储备不高以及上游味精企业有意识限量接单,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未来味精市场价格或将继续保持高位上行。而未来五年,味精需求量仍将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1.4%。” 陈莹莹表示。
味精价格的上涨带来了“连锁反应”。上游味精企业的提价或进一步助推调味品市场的“涨价潮”。菱花集团呼和浩特味精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按照当前的味精价格,企业刚刚开始盈利,此前一直在亏损。今年9月,企业每卖一吨味精亏损超过700元。味精价格上涨能够缓解生产端的成本压力,头部企业提价随之带动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提价,味精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或难降温。
终端产品价格或还有变化
上游味精企业将成本压力以加价方式转嫁出去后,下游企业的利润将面临“缩水”。“今年上半年,梅花生物、阜丰集团、莲花健康的味精报价已经陆续调整。”一位山东地区食品厂采购商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但受市场相关规则的影响,终端产品的价格不能做同比例的调整,下游企业的亏损日益增加。
“随着味精价格创近几年新高,下游有明显的观望情绪,流通商户多暂停追高,大型工业用户也选择刚需补单;因各项成本增加,中小型食品工业企业开工不足,消化能力不强。” 陈莹莹说。
味精价格上涨至新高点前,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加加食品等消费味精“主流群体”的终端产品价格已经公开“涨了一轮”。今年10月起,海天味业公布对酱油、蚝油、酱料等主要产品提价3%-7%。随后、李锦记决定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上调6%-10%;恒顺醋业也称要将部分产品价格上调5%-15%;雪天盐业也表示,小包食盐出厂价上调在10%以内,工业盐涨价幅度30%-50%;加加食品旗下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上调幅度为3%-7%不等。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产品提价均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了。这也就意味着,若上述企业按照当前的味精价格采购原材料,刚刚靠提价缓解的成本压力或将再度加重。味精价格的上涨或令当前调味品市场的“涨价潮”进一步延续。涪陵榨菜相关负责人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若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也不排除相关产品再次提价的可能。
“味精目前在食品工业特别是调味品方面有一定的添加比例。随着今年味精价格涨幅较高,下游调味品行业也不得不通过产品提价的方式向终端转移成本压力。”陈莹莹说。(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