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江苏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近两个月连续下降,累计降幅达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省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正持续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江苏CPI同比涨幅创近10个月新低,同期全国CPI上涨0.9%。稳物价,关键在稳住食品价格这个“定盘星”。1月份,江苏食品价格由上月同比上涨0.2%转为同比下降3.2%。春节因素未曾拉涨食品同比价格,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去年1月份全省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3.7%;二是猪肉价格低迷,尽管去年1月份猪肉价格已现颓势,同比下降2.7%,但今年1月同比下降38.7%,直接拉动当月CPI下降0.86个百分点。

据省发改委最新监测数据,2月10日,全省集贸市场精瘦猪肉零售均价为每斤17.21元,较一年前的29.81元下降42%。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季度生猪供应压力依然偏大,1月份节前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应充足,而消费端却随着冬季腌腊基本结束而趋弱,致使全国和江苏的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5%、2.1%。

1月份随同猪肉价格同比下降的还有鲜菜,全省同比下降6.8%,拉动CPI下降0.18个百分点。猪肉和鲜菜合计拉动CPI下降1.0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尽管淡水鱼、鲜果、牛肉、虾蟹、鸡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5.9%、9.6%、3.4%、3.3%、1.9%,但这5种食品合计仅拉动CPI上涨了0.34个百分点。

1月份,江苏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六涨二降”,下降的为食品烟酒价格和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4%、0.8%。上涨最多的是包含成品油价格在内的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上涨5.1%。2月17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价调整窗口将再度开启,预计调价方向依旧是“涨”,如果落地,国内成品油价将出现“四连涨”。1月29日调价后的江苏95#国VIA汽油已升破“8”字头,达8.12元/升,较去年1月16日的6.46元上涨了26%。

从环比数据看,节日因素影响还是有所体现的。1月份,江苏CPI环比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包含宾馆住宿、美容美发、首饰、中介等在内的“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由上月的持平转为上涨1%。来自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的数据显示,1月份春节因素带动南京“住”“行”及文娱服务价格环比上行,其中,飞机票价格上涨5.8%,交通工具租赁费上涨10.6%,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7.5%。

今年,江苏物价调控目标仍设定在“3%左右”,鉴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严峻和不确定,今年物价调控能否顺利达标继续面临各种挑战。

2月16日同步发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数据显示,1月份,江苏PPI同比上涨7.8%,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同样呈现“两连降”,但涨幅仍处高位运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全部上涨,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涨幅高达39.3%。

因此,控制好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价格走高对国内CPI的输入性传导影响,仍需高度重视。事实上,今年虽仅过去1个多月,但包括投机在内的市场力量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已再演“戏码”,去年一度疯狂的国内外铁矿石期货价格,国内市场近4个月最大涨幅高达67%,直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连出监管重手,近几个交易日才“摁”住了继续上涨的势头。

当前非食品价格已成CPI上涨的主要推手,1月份,江苏非食品价格上涨2.1%,与食品价格形成5.3个百分点的落差,这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较快是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去年全国CPI全年0.9个百分点的涨幅中,非食品价格拉涨约1.17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贡献”了0.63个百分点。由原材料到工业消费品,再到CPI,对这一价格传导链条的变化需密切关注。

当然,稳住食品价格仍是稳物价的基本前提。对江苏来说,需要依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计划部署,在确保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优化生猪产能调控,确保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吉 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