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不断加大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政产学研工作质量。在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均与相城开展了各类产学研合作。据统计,仅2021年,相城与92所高校院所开展了各类产学研合作194项,其中校地合作12项,校企合作182项。创新,正在日渐成为相城的城市基因。
形成研发产业集聚效应
聚焦企业重点需求,相城积极协助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助推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效。随着生产要素的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催生。位于黄埭镇的中亿丰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瞄准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其“铝型材挤压表面处理车间”获评2021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形成了以“集成、共享、协同”为标志的智能化体系,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相城与江苏省产研院累计共建了8家研究院(所),数量居全省各区(县)首位,集萃新材料还获得了首个由企业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此外,相城还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苏州),加入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并成功入选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深入开展多元化战略合作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讨会上,清华—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重磅发布,将助力苏州、相城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集聚“强磁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有利于相城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使得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升级,也会对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聚效应。
通过多元化的战略合作,越来越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在相城转移转化、落地生根。不久前,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相城召开,相城区、苏州高铁新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签署落地协议,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理事会正式成立。该创新旨在打造量子科技相关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将以重大技术的研究和突破,不断引领苏州的科技创新。
建设专业化产学研载体
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非金属材料面成形3D打印、超级表面电子显微镜……走进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一批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引人注目。在相城成立两年多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相继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江苏省产业创新中心和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已成为材料领域国家重大项目的重要承接平台。
秉持“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公司化运作、市场化机制”的创新发展理念,相城区与华为、腾讯、京东、曹操出行等头部企业,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43家科技创新载体,其中,11家获评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2家获批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居全省各区(县)首位,为产业的集聚与发展积蓄了充足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