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财政厅会同省税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上半年我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助企纾困各项财政政策情况进行发布。会上,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方立本表示,减税费、强信心、增信贷、降成本,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今年宏观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尤其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小微企业推出的“退”“减”“免”“缓”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正在落地见效,江苏财税部门主要从七个方面发力稳住经济大盘。

全面落实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全省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缴税费超过2700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667.6亿元,减税降费268.6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800.7亿元。一方面,积极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省财政快速下达中央财政支持落实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949亿元,强化市县财力保障。另一方面,有效落实中央和我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减税57.7亿元;免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六个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房土两税”减税20.5亿元;按50%最高幅度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免税费48.8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免失业和工伤保险费63.5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今年省级安排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约15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预计带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千亿元。二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目前,全省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545亿元,完成全年发行任务,支持全省915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超过8700亿元。三是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提升投融资能力,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市场化项目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

统筹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调整优化省级部分涉企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按照30%的比例,统筹约57亿元用于支持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企业复工达产。一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和强链补链,下达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4亿元,支持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二是支持文体市场主体恢复发展,下达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3亿元,支持旅行社、旅游景区、演出经纪机构、特色旅游饭店等市场主体纾困,帮助文旅市场复工复产;下达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241万元,支持120个体育场馆防疫纾困、免费低收费开放;安排1000万元对电影重大项目给予帮扶,支持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的电影院复工复业。三是对保供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物业服务业等行业予以补贴,下达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畅通重要生产物资物流,以及交通运输、建筑业、物业服务等行业疫情防控。

全面实施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将人防、工会、供销社行业系统出租房屋一并纳入减免范围,并明确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承租国有企业(包括全资、控股和实际控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上半年,全省共减免国有房屋租金50.89亿元,惠及3.9万余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6.5万余户个体工商户。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省财政厅出台政策,综合运用预留份额、价格扣除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上半年,全省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71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396亿元;全省共减免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近22亿元;政府采购中标供应商凭政府采购合同在线申请贷款,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优惠利率和绿色通道,上半年全省实际发放“政采贷”约10亿元。

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一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省财政设立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会同省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苏信贷”“苏服贷”等政银(担)合作专项贷款产品,由基金提供最高80%的贷款风险补偿。1月至6月,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超过800亿元,平均利率4.26%,惠及超过2万户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市场主体。二是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支持力度。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的单户1000万元以下、担保费率不高于1.5%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最高给予1%的担保费补贴。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4.57亿元,用于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给予担保费补贴。

全力支持稳岗就业。一是加大就业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统筹中央资金,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4亿元,补助资金规模较上年增长8.4%。二是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上半年,全省发放稳岗返还39.3亿元,惠及企业53.67万户、职工846.76万人。三是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和留工培训补助。对招用2022年毕业年度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对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停工停产的大型企业,以及非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零售等5个行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上半年,全省共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7.94亿元,惠及企业12.12万户、职工158.73万人。

将组合式税费“好政策”化为“真效果”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作为其中的“重头戏”,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备受关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退税款超1.8万亿元。

近一段时期,受国际地缘政治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起伏反复等因素影响,不少市场主体遭遇困难。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高企、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融资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对此,党和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挥宏观政策空间较为充足、宏观政策工具较多等优势,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年初,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大留抵退税力度。全国两会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方案做了进一步细化。4月1日起,留抵退税新政策正式实施。如今,超1.8万亿元的税款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实实在在退还给企业,给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从规模看,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所在,保市场主体关键在于保中小微企业。今年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一开始便明确“优先安排小微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月以来,已经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4.5%,共计退税7563亿元,金额占比44.4%;中型企业退税3783亿元,金额占比22.2%。这足以说明,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广大中小微企业是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

从行业看,制造业等6个行业受益明显。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轻装简行”,留抵退税有效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底气、勇气和信心。统计显示,4月1日至6月25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6个行业获得退税9912亿元,其中制造业退税4411亿元。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留抵退税在提升利润水平、降低采购价格、缓解资金压力、改善成本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吸引高素质人才,将资源向创新和研发倾斜,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缓新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必须增强留抵退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继续推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特别是要将留抵退税等“好政策”化为“真效果”,助力经济运行快速恢复。同时,还应探索与其他政策联动,综合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朱彬彬 洪姝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