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期待这一场争论能够成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成为理性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朋友圈转发“尹哥聊基因”“生命认知学”视频号内容,直指上市公司华大基因(300676)CEO尹烨所言是“伪科学”且“愚蠢无比”。7月24日,尹烨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出四个大字“谢谢指教”作为回应。7月25日早晨,饶毅再次发文,质疑尹烨的博士学位含金量。
尹烨是这两年社交媒体上流量颇高的科普作者,面对尖锐的批评,他没有选择恶语相向,发动粉丝展开一场对骂,这种姿态不无可取之处。但需知,尹烨在社交媒体上做的是科普工作,做科普,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其前提都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且内容要经得起科学共同体的检验。
饶毅是成就卓著的生物学家,在尹烨致力于科普的基因等问题上,饶毅无疑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因而,尽管他的批评尖锐甚至有些刺耳,但对一个真正的科普内容生产者来说,它比粉丝的颂扬之声更值得倾听。
当代社会,以普通大众为对象,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通俗化的阐释,以向普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和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科学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普通大众对科学知识具有迫切而广泛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商业利益或其他原因,有意无意散布各种似是而非,极具误导性的观点,如不能及时澄清,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普工作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责任,它需要对科学知识进行通俗化阐释,并形成生动有趣的表达。
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不同的专家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有的科学工作者致力于知识创新,但同样要重视科普工作者对科学知识通俗化阐释的努力;有的科学工作者则致力于科普,便更要尊重科学的基本原理。
我注意到,有位网友在媒体报道饶毅与尹烨之争后评论道:“通篇我没有看到饶毅针对具体观点的反驳,并拿出有力的证据。”应该说,这位网友的观点,不无道理。
当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知识性内容,尤其是在健康养生等备受公众关注的领域,真假参半的内容更比比皆是。一些相关的科普内容,对专业对口的科学家来说,真假一辨便明。但对普通大众来说,便需要更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释和说明。因此,这也给科普工作者提了个醒:面向大众的科普,不妨更通俗、更明了。
科普工作需要科学共同体的共同努力,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应该有充满理性的探讨与对话,批评可以是尖锐的,但语言表达也需要艺术。
其实,不管是支持饶毅教授还是拥护尹烨先生,我们期待这一场争论能够成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成为理性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唯有如此,方对得起“科学”两个字。
□王天定(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