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威胁将成为未来车企的主要市场责任之一。国内网络安全正在逐渐完善法规,以GBT40856为例,国内标准具有很强的落地指导作用,能够客观全面地识别车辆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隐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汽大众网络安全经理吴建建表示,持续的安全软件开发文化,无论采用瀑布、敏捷还是DevOps策略,持续的安全软件开发思想文化需要被贯彻到开发过程的所有阶段,包括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将车端网络安全开发融入到传统产品开发流程中,车型立项之初就要制定该车型的网络安全政策文件,定义该车型采用的网络安全目标、风险分析模型、TARA方法论、风险管理办法、风险接受流程等。在零部件定点的同时签署CIA,明确供应链责任,完善网络安全开发流程。
吴建建 | 上汽大众网络安全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车联网网络安全的挑战
信息安全涵盖车端和后台,所有的链路很复杂,车辆对外的通讯接口很多。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汽车正在变成轮子上的计算机,这使得汽车成为一种新的诱人目标,吸引大量的网络攻击。这些网络攻击不仅来自传统,还来自于专业的组织。如下图所示,像典型的重放攻击、密码攻击、蓝牙中继攻击等。
图源:上汽大众
关于网络安全风险的态势,我查找了些2022年的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整年,有300起媒体报道的安全事件;2023年3月,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禁止使用ChatGPT,并暂时限制OpenAI处理意大利用户数据;另外是今年2月北京的一个友商因数据泄密问题,被法院判决;最严重的是去年7月,某网约车因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被罚款近百亿元。关于网络安全漏洞的数量,有报告显示,其增长态势非常迅猛,已接近成倍的数量。
图源:上汽大众
这么多人利用漏洞对我们的车辆发起攻击,到底是谁在攻击呢?专业化的黑客组织就是其中之一。漏洞到底分布在哪里?从报告上看,最严重的是在芯片上;其次是整车,以及基础软件模块的供应商。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的发行越来越密集,从2017年《网络安全法》出台到今年3月广东会议结束,软件升级基本冻结了。
国内的法规与国际还是有差异的。我国的法规有一个体系:会有一个法规,还有大量的政策文件。在欧洲可能一个法规,跟一个标准就结束了。而我们要要考虑到大量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搞不准什么时间就发布了。网络安全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我们的输入源非常多,落地的标准较具化,所以一些指导文件还需要行业群策群力,共同去解读。
例如,关于GBT标准40856,就是大家共同做的GBT标准。下图是该标准最基础的结构,与大家常提到的网络安全的各种手段措施、架构体系惊人的一致。在我们寻找解决方案时,GBT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前提是我们在严格遵守,或直接将该标准引入到开发中。
图源:上汽大众
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在体系架构层面,网络安全从公司体系来讲是跨部门的,作为网络安全工作者,要推动从开发、测试、运营、质量、生产的各个部门,甚至采购部门的安全工作。一个5-10人的网络安全小组不可能完成整车厂的网络安全。最近,我也看到一些友商分享的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模块。就我个人而言,风险管理、应急响应、风险监控和开发大家都会做,但若想做好,可以进一步细化。我们主要参考21434,每个模块都有独立部门去领导,当发现问题、评估风险时,有个专业的人可以站出来精细化地提升。
图源:上汽大众
有了体系结构后,要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理念开发出来,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对很多供应商而言,信息安全是新的事物,大家都在齐头并进,导入在线融合,引入新的信息安全基因,但这个毕竟还需要时间。我们没有办法一次性把供应商全部拉齐。首先从法律意义上,我们要传递责任,CIA是较好的传导网络安全责任的手段。我们在很多项目上,一旦识别出零件是网络安全的,做完整车预分析发现属于关键系统,就与车机供应商在定点的同时签署CIA,避免后签或者补签。但实际工作中,CIA还远远不够。我们可能很擅长开发零件,再去开发一个网络安全零件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网络安全零件会持续更新,在SOP时,该零件的确具备了网络安全特性,是合规的,但漏洞每天都在产生,操作系统不断升级,内核年年变。CIA只定义了供应商有升级的义务,但没定义代价是多少。我们对此有些思考,也有一些应对手段,在CIA基础上,补充网络安全基础要求,从义务和成本控制上双重落实。
作为主机厂,我们要积极的加入标准组织;要履行安全开发责任,安全开发是一个全新的程,在开发中引入风险处置,要创立企业自己的网络安全工具具箱(安全基线)。
如果未来有要更加模块化,或许要把安全组件直接标准化。目前行业也在推SDK,每家SDK都不相同,做安全测试和安全认可的工作量就会重复,主机厂也没有办法永远绑定一个SDK厂商。更合理的合作模式或许是由主机厂定义模块,与安全厂商或芯片厂商加强合作,共同定义OEM级安全标准或安全组件,也可以节约Tier1的开发时间。因为即便是很大的Tier1,也可能没有设立单独的安全软件模组开发部门,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个负担,因为他需要拿着合同,再去找Tier2、Tier3,供应链会特别长。与其如此,为什么不与芯片厂商、HSM、SE或安全启动芯片把启动的方案、启动的BSP、各种安全API直接定下来,一次性用到所有项目?这对主机厂的前期要求较高,我们之前的工作也没下探这么深,所以对双方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网络安全测试
安全测试有两个级别:最基本的级别可以称之为安全基线测试,安全基线的测试是主机厂的首要义务,其输出目标应该是让车辆达到准入的水平,可以合规。企业也可以提更高的要求,但我认为那是安全基线外围的测试范围。
总体来看,安全测试至少包含零部件级测试,如果零部件与其他模块交流较少,就用零部件级测试;如果是与用户相关的网联功能,功能级的风险测试就非常必要了。
当前,大家谈信息安全,在与主机厂对接中有个很困惑的问题。安全到底由谁管?关于整车的网络安全,要把云、管、端三个模块连接起来,要定义清楚模块间的握手协议。
就网络安全而言,整车网络安全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嵌入到传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在各个开发部门、各个阀点加入安全检测点,各个开发部门都要有安全概念。
车企如何将网络安全开发融入到工作流程?首先定点是最重要的,定点后,在A样B样时要有安全实现,此时要准备足够多的安全工具。最后是验证,APP和第三方生态引入对主机厂来说,并不是拿来主义,APP不是一定有安全开发和监控的过程,在开发中我们至少要签名和加固,渗透测试也是必须的,监控中对于风险大的APP还要加装探针。
图源:上汽大众
关于残余风险管理,我们会对一些残余风险进行分级,根据残余风险等级不同,对应不同等级的安全责任人进行决策授权。做到对每个风险的处置都有据可查,强化网络安全风险管控。
作为网络安全开发的负责人,下图是我总结的一些安全基线。从控制器到车内的模块与模块,再到整车EE架构,最后是车辆对外通信。从下往上,模块内部至少所有的Spec是完备的。车内零件与零件间,要有常规的SecOC报文认证,IDS入侵检测,IP安全, APP探针。架构手段是最有效的,做到整车的体系认证、安全风险分析、做好预隔离,做好安全网关,把安全域和非安全域分隔开可以节约大量的工作,当然因为要定义一个全新的架构,所以对企业的开发要求很高。对外通信方面,常规的安全防火墙、黑白名单等组成了目前的整车安全基线。
图源:上汽大众
总而言之,网络安全测试范围应该包含代码审核、符合性测试、漏洞扫描、模糊测试、合规测试、渗透测试六部分。
图源:上汽大众
针对合规,我认为很有必要建立独立的测试。与其把每个合规的功能分散到小模块,不如全部收拢,在出报告、修复问题时,应对审核人员的专业度也会更高,这也是一种方案。
(以上内容来自上汽大众网络安全经理吴建建于2023年4月20日-21日在2023第二届中国汽车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大会发表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开发思考》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