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全球车企迎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特斯拉掀起价格战,车企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终端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压力下,国际车企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如何呢?

价格战下,增收不增利或成常态


(资料图)

今年第一季度,得益于全球主要市场均取消了疫情管控措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有所复苏,国际车企的营收因此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绝大多数均实现了两位数的涨幅。但与此同时,伴随着车企向电气化转型的持续投入,以及价格战的影响,部分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特斯拉便是典型范例。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特斯拉将Model Y的起售价降低了29%,Model 3的起售价降低了逾10%,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也至少降低了2万美元,特斯拉的降价措施不论是在规模还是时间跨度上都让人侧目,这也确实为其带来了销量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42.2万辆,同比增长36%。其中,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增长21%至22.93万辆。

不过降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却并未因销量的摊薄而减弱。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跌26.1%,营业利润率降至11.4%,约为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毛利率也跌破了20%的红线,创下了近11个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不过特斯拉却表示,可以接受单车利润减少。正如马斯克所说,“我们认为,相对于低销量和高利润率,寻求更高的销量和更大的车队才是正确的选择。”

特斯拉的“不以为然”,对其他车企来说却是“压力山大”。福特首席执行官 Jim Farley坦言,这一波降价潮“令人担忧”,““价格战无处不在”。为了应对特斯拉的降价攻势,福特今年两次下调了Mustang Mach-E的价格;雷诺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审查其电动汽车定价策略。伯恩斯坦分析师Toni Sacconaghi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坚持认为,降价已经并将继续损害行业的盈利能力,包括特斯拉在内。”

而另一些车企,诸如大众、沃尔沃汽车等都不赞同价格战,也明确表示不跟,大众直言“我们的重点是业务质量,而不是销量”,沃尔沃汽车也表示绝不亏本卖车。但未来,随着汽车生产正常化和更多车型上市,汽车制造商面临着价格下行压力可能加大的前景,原本不愿意“跟”的企业也难保不会被迫卷入,就像雷诺对价格战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绝不打价格战”转变为“在全球范围内审查其定价措施”。而在更大范围的价格战下,车企增收不增利可能会成为常态。

现代起亚势头正猛,营业利润赶超丰田

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日韩车企的业绩表现比较亮眼,丰田、日产、现代、起亚的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对于日系车企来说,日元的疲软有利于提振在海外的销售额,而汽车产量的增加则抵消了原材料成本飙升的影响。与此同时,韩国车企现代起亚在美国市场也具有价格优势和汇率优势。

不过,作为去年世界销量第一的丰田汽车,却要警惕现代起亚的崛起。现代汽车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大增86.3%,净利润同比大涨92.4%;起亚汽车的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78.9%,营业利润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现代起亚的电气化转型成果,其环保车的人气颇高。2022年,现代IONIQ 5和IONIQ 6在全球的总销量超过10万辆,起亚纯电动汽车EV6的总销量接近8万辆。今年,现代起亚又分别推出了Ioniq 6和EV9 SUV,为继续崛起提供推动力。

得益于起亚以及现代汽车创纪录的收益,现代汽车集团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高达341亿人民币,已经超越丰田汽车的319.7亿元,在传统车企中仅次于大众集团。与此同时,现代起亚的营业利润率也位居第二,仅次于特斯拉的11.4%。相比之下,丰田汽车营业利润率为6.5%,大众集团为7.5%。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分析将梅赛德斯-奔驰等豪华汽车制造商排除在外,因为与其他同行相比豪华汽车的销量基数相对较小。

现代起亚的进步以及未来前景的关键是对电气化的拥抱。当其他汽车制造商采取更慎重的措施时,这家韩国公司却走在了前面。韩国证券经纪公司预计,韩国汽车制造商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强劲的业绩表现。但是,从全球主要汽车公司将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的2025年开始,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因此,现代、起亚汽车的营业利润率届时能否继续保持在两位数还是未知数。

电动车将成车企主要竞争场

三星证券分析师Im Eun-yeong认为:“随着汽车制造商逐渐将重点放在生产电动汽车上,内燃机汽车行业竞争已变得不那么激烈。目前,内燃机汽车的库存出现短缺,因此相关固定成本出现下降。我们预计这样的市场环境将至少持续两年。”分析师预计,两年后,电动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主要竞争战场。

事实上,许多车企已经把2025年作为电动车盈利的分水岭。例如,大众计划到2025年,让电动汽车实现与内燃机车型相同的利润率。不过,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大众汽车集团占据了20多年的主导地位正岌岌可危,据悉,比亚迪第一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已经超过了大众。大众若要延续此前的主导地位,必须在电动车上狠下功夫,赶超中国竞争对手,才能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在采用、引入和开发电动车方面,福特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竞争对手并走在前面。 福特预计,其包括F-150 Lightning和Mustang Mach E在内的第一代电动汽车将在2024年底前实现盈利。现在,福特电动车部门Blue Oval 希望加倍努力,以尽快实现电动车的盈利,于是推出了新的15至20亿美元重组计划,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里对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

与此同时,在电动化方面一度落后的日系车企也开始发起总攻。5月10日,丰田表示将额外拨出1万亿日元(合74.4亿美元)以帮助其实现到2030年销售35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目标(丰田在此期间的承诺投资总额达到5万亿日元)。通过推出10款新的纯电动汽车,目标是到2026年使电动汽车的年销量达到150万辆。

本田承认此前在全球电动汽车竞争中落后,但将凭借一项全面的战略在这场竞赛中“反击”,包括推出新车型、更好的电池、强大的软件和完全改变的驾驶员界面,以及专门的电动汽车工厂和彻底改革的生产系统。

可以预见,未来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而在电动车市场的表现也将决定着车企的盈利表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