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M 登场, 卡槽彻底消失?

作者/ IT 时报见习记者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法国媒体近日表示,今年苹果公司在法国市场推出的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机型将不再设有 SIM 卡槽,而是使用 eSIM 卡。这意味着,继去年 9 月发布的美版 iPhone 14 后,支持 eSIM 的 iPhone 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苹果官网早就列出一份可在 iPhone 上开通 eSIM 的运营商名单,奥地利、德国、匈牙利、英国、波兰等诸多欧洲地区的运营商在列。

不仅是苹果,三星电子也于近日宣布旗下 Galaxy A54 将成为首款支持 eSIM 的三星中端手机。

而在 " 旧人 "eSIM 尚未全面普及之时," 新人 "iSIM 已经登场亮相。就在不久前,高通与 Thales 公司宣布,全球首个符合 GSMA 标准的可商用部署的 iSIM 在骁龙 8 Gen 2 移动平台上获得认证。

在 eSIM 和 iSIM 面前,传统 SIM 卡会消失吗?这成为业界人士关心的话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通信专业博士张弛对此认为,eSIM 卡及 iSIM 在消费者层面上来说并没有多大优势,也不是当下国内运营商需要迫切去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 " 化实为虚 "

iSIM,或称集成 SIM,是将 SIM 卡功能直接集成到设备处理器中,使其能够连接蜂窝网络。而在美版 iPhone 14 中,eSIM 是作为单独的物理 SIM 卡芯片被焊接到设备的主板上。

从节省空间的效果来看,iSIM 更胜一筹。iSIM 占用不足 1 平方毫米的空间,比 eSIM(2.4 毫米 × 2.6 毫米)要袖珍许多。传统 SIM 卡的空间尺寸则为 12.3 × 8.8 毫米。

张弛介绍,传统 SIM 卡以硬件形式存在,用户必须到营业厅实名办理,安全监管方面相对来说更加可靠。

eSIM 和 iSIM 则无须在设备上再插入实体卡,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运营商、数据套餐等,并可更改号码。其中卡信息的更改是通过空中方式写入,而不是物理换卡。

据外媒消息,在 eSIM 和 iSIM 环境下,用户更换运营商时不用更换 SIM 卡,这对国际漫游来说尤为方便。

Kaleido Intelligence 的研究则表明,预计到 2027 年 iSIM 卡的市场份额将增长至 3 亿,占全部 eSIM 卡出货量的 19%。Counterpoint 分析师则表示,三星、苹果很可能会跟进 iSIM 技术,未来十年会有海量设备搭载 iSIM。

虽然对 iSIM 技术的解释令人振奋,但并非每个终端的最佳选择,具体应用场景应考虑具体使用情况。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欧盟网络安全机构 ENISA 的报告显示," 至少有 232 家移动服务提供商(已经)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和全球范围总共 82 个国家推出了 eSIM 服务。" 然而,大部分电信运营商仍然将智能手机签约移动服务提供实体 SIM 卡作为默认选项,其中包括了中国三大运营商。

事实上,eSIM 卡在国内的应用已经颇为普及,主要是集中在物联网领域。早在 2019 年,中国信通院就联合国内三大运营商成立 eSIM 管理工作委员会,讨论 eID 号码核发、eSIM 证书发放和 eUICC 安全认证等内容。从目前国内的商用情况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 eSIM 业务已基本放开,农村大棚里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是,eSIM 卡在智能手机中应用仍未放开。

图源:pexels

" 其实手机端想要接入 eSIM 也并非难事,国内的技术也早已成熟,但为什么没去做,我认为还是安全监管的问题。" 张弛告诉《IT 时报》记者,由于 eSIM 及 iSIM 支持随意修改信息,相关部门对于手机端的信息采集及实名认证工作都极难开展与管控。而国外之所以能够接受也是由于各国政策的不同。

张弛还表示:" 作为手机的使用者,对内部的鉴证实现方法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根本没必要关心,事实上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即使用户想更换运营商,现在也没有必要去重新办卡,因为携号转网政策在我国已经全面推行。

这一观点也得到一名多年从事通讯研究的业内人士的认同,"由于这种卡信息是走空中传输,如遭黑客拦截,会造成信息篡改或盗取信息的可能。" 攻击者还可以利用获取的数据非法复制卡片,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

另外,在维修成本上,也与之前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物理 eSIM 实体卡如果有损坏,直接重新办理一份,安装即可。但最新的嵌入式 eSIM 和 iSIM 则可能需要消费者将手机或者电子设备寄回厂家进行检修,如此一来,邮寄的时间和成本均要算在其中,相对传统实体卡来说会更麻烦一些。

物联网领域大有作为

eSIM 早已在物联网终端领域深耕多年。TechInsights 指出,到 2023 年,预计 eSIM(包括 iSIM)将占物联网模块总销量的 50% 以上。eSIM 市场的增长是由汽车、工业 / 制造、运输 / 物流等垂直领域的企业物联网应用推动的。

图源:pixabay

在我国也是如此,2021 年,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的《5G 应用 " 扬帆 " 行动计划(2021-2023 年)》中提到,将推进基于 5G 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推动嵌入式 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中国信通院也曾撰文称,eSIM 的发卡形式由于更适应高温高湿、无人值守、震动等环境,可在运营商间自由切换,因此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场景非常广阔,同时远程写卡应用的能力也更加适合于工业业务流程与运营商卡流程融合。而 eID 作为 eSIM 的唯一物理标识,主要用于 eSIM 卡管理和远程配置,eID 可以被读取但不能被更改,在远程配置中关联某个卡文件数据。通过 eSIM 标识 eID 可实现跨运营商间的数据融合。

eSIM 卡承载工业互联网标识和 EID 标识信息,工业标识可关联供应商信息、设备内物联网卡号信息、设备数据地址 URL 等,eID 标识可关联 eSIM 对应的 Profile(IMSI、MSISDN、ICCID)及对应的卡清单服务信息,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运营商间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的融合。

eSIM 在物联网终端所体现的功能优势,在升级版的 iSIM 上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体积更小的优势,iSIM 制造过程更简单,减少测试流程,从而加快生产流程。另外,iSIM 使用的物料更少,传统 SIM 需要购买卡托、焊料以及 SIM 卡,eSIM 也需要购买 SIM 芯片和焊料,使用 iSIM 则没有这些购买需求,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苹果 pexels 东方 IC pixabay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