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5G 演进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传飞就 " 持续构筑中国 5G 创新引领之路 " 进行主题发言。陈传飞提出中国 5G 建设引领全球,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体验升级,也带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增长,并且中国 5G 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陈传飞表示:" 华为将通过持续创新,与产业伙伴一起持续高质量建设中国 5G 和 5G-A 产业,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资料图】
中国 5G 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截止目前 5G 基站超过 260 万、兑现了 5G 十倍代际体验,并带动直接经济产出 1.45 万亿元,实现了覆盖广、体验好、效益高的建设目标。随着终端、业务和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将推动中国 5G 进一步演进,实现持续引领。
5G 同时还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商用至今累计有 20000 多个 5GtoB 商用项目,运营商 5G 专网收入达到 100 多亿元,并带动 DICT 收入超千亿元,为中国数字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面向未来,5G 网络还需要持续高质量的建设,让 5G 感受无处不在。城市要实现从市中心到居民区深度覆盖、乡村要实现城乡全面 " 同网同速 "、海洋要实现海陆 " 服务同质 "。
另一方面 5G 规模部署让 5G 业务应用不断涌现,不断成长,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人联方面,裸眼 3D 迎来突破,显示屏幕、追踪技术等全面成熟,同时摆脱头戴设备的限制,带来自然舒适的 3D 体验。通过引入智能技术实现 2D 到 3D 实时转换,海量 3D 内容可以快速获取。5G 新通话实现交互式通话体验,既可以向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行业效率。目前新通话正加速发展,中国预计今年将达到 1.2 亿用户,已有 100 多款终端支持,并且吸引了一些海外运营商的加入。5G 云手机已经到来,利用云端算力突破实体手机性能限制,让用户轻松流畅地感受 5G+ 算力带来的云端高性能体验。XR 即将跨越体验和生态的拐点,2022 年 4K VR 设备发货达到 110 万台,2023 年主流 AR、VR 设备将支持 8K 体验,实现规模商用。
在物联方面,中国已经实现物联超越人联的里程碑。而 RedCap 和 Passive IoT 将进一步丰富联接能力,满足各种场景的联接需求。首先,RedCap 满足低成本中高速联接需求,可广泛应用于设备、摄像头和穿戴等。2023 年预计有 50 多款 RedCap 商用终端,并在化工、制造、电力等行业开展了多个商用试点,推动 RedCap 走向规模商用。第二,Passive IoT 实现广域无源联接,使能工厂物流生产全流程透明可视,配送效率提升 65%,货物盘点周期从月度降到每日。当前 Passive IoT 终端 Tag 样机已经推出,全产业链正在加速成熟。
车联从车云协同到车路协同、车车协同。通过高速连接能力以及通感一体技术,对道路动态和未来趋势进行数字化感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基于中国庞大的汽车存量,通过车联网实现智慧交通尤为重要,要从标准定义、生态孵化、技术创新、产业推进等方向共同推动,加速车联网的发展。从智慧交通到智慧低空、智慧海洋,通感一体将开启更多海陆空数字经济,需要全行业在频谱、技术、产品、生态、应用等方面共同探索。
行业联接方面,发挥 5G 作为 ICT 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5G 全联接工厂进入企业生产的各领域各环节,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中国提出 " 十四五 " 时期达成 " 万千百 " 建设目标,全力推动 5G 全联接工厂建设。
新业务的繁荣带来更多商业空间,同时对网络能力也提出多元化的要求。人联走向沉浸交互体验,物联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车辆走向高可靠智慧交通,行业联接走向全流程全业务,驱动 5G 网络能力持续增强,包括 10 倍体验,千亿联接等。同时新增确定性体验、高精度定位、低时延、通信感知一体化、无源物联等能力,满足更多应用场景诉求,加深行业数字化转型。
陈传飞在发言最后表示:" 华为将通过持续创新,与产业伙伴一起持续高质量建设中国 5G 和 5G-A 产业,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