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厚度仅 16.9mm,可以轻松装进标准 15 英寸笔记本背包中。旅途中可以给用户带来i9-13950H+RTX 4080的顶配级性能,让用户随时随地进行 4K 多轨视频创作,还能超过 60 帧运行极致光追画质的 3A 游戏。它突破了传统轻薄本的硬件限制,给有移动办公和娱乐需求的用户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资料图】
它就是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目前地表最强的 16 英寸旗舰性能轻薄本——华硕灵耀 X Ultra。
作为一个拥有极为丰富的板卡设计和笔记本制造经验的厂商,华硕在设计它时,毫不吝惜地使用了最前沿技术来让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轻薄便携且性能强悍,同时还有8 小时以上不插电办公的续航能力。在超高速系统模组的加持下,华硕把这款仅 16.9mm 厚的轻薄本配置又玩到了极致——在相当于一节手指的厚度,约 2.4kg 重的机身中,除包含了上述的顶级 CPU 和 GPU 以外,还有顶级的 120Hz 高刷 3.2K OLED HDR 触控屏、32G 大容量 LPDDR5X 7467MHz 高速内存、2TB PCIE4.0 固态硬盘 ...... 目光所及,几乎全是顶配。华硕将其命名为 "X Ultra" 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希望它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人士 / 游戏玩家几乎无止境的性能需求。LED 大屏 + 轻薄机身 + 顶级的硬件配置,就像皇冠上的明珠,近 3 万元的定价也显得更加合理,毕竟同类型的产品还别无他选。话说到关键,灵耀 X Ultra 的真实表现如何?下面我和读者们做详细分享。
超高速系统模组加持 小机身也有 185W 强悍性能
灵耀 X Ultra 和灵耀 Pro14 2023 异曲同工,都在其小巧的机身下做到了极致的性能释放。
之所以其能够兼顾轻薄和超强散热,这里不得不提到 AAS Ultra 风洞技术。虽然仍不算最完美的形态,但我认为这排得上是笔记本中最伟大的五大技术发明之一。
AAS Ultra 风洞技术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技术,当我们将笔记本屏幕掀开后,C 面的键盘可联动抬高约 7°,这样机身在提供了更好的键盘输入手感的同时,还形成了更大的散热空间,换句话来说,灵耀 X Ultra 折叠起来是一个相当便携的轻薄本,而当我们打开它的屏幕以后,就秒变 " 厚重但散热极佳 " 的高性能笔记本了。当然,有利也有弊,刚刚我提到目前 AAS Ultra 设计并不算是完美的形态,因为它的风洞设计也带来了一定的使用风险。
首先是 AAS Ultra 的转轴结构相比传统笔记本转轴更加复杂,因此笔记本 C 面的抗压性相比传统结构要低,尽量避免笔记本屏幕开启状态下用力按压 C 面。其次是风洞结构导致机身内部比较容易进异物,并且较难清理,刚好笔者测试该机时候身处沙尘和柳絮十分严重的北方,为了不让柳絮飘进电脑,我只好在关着窗户的情况下才放心使用它,所以它也对用户的使用环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说回机身内部设计。另外,得益于华硕超高速系统模组,华硕将英特尔第 13 代 CPU 芯片和 LPDDR5X 内存组合在一起,不仅减少了主板 38% 核心区域面积,还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散热效率。此外,相比传统封装技术,华硕超高速系统模组缩短了 CPU 和内存之间的距离,让 PCB 的信号传输损耗降低 20%,外加上有主动散热的加入,所以可以运行更高频率的 7467MHz 内存(较 5200MHz 内存频率提升 43%),内存读写性能因此提升近 20%。
更小的 PCB 主板也让该机内部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游戏本级的散热组件,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 i9+RTX 4080 的强悍性能。通过拆机可以看到,散热部分拥有大量均热板覆盖,而这正是诸多顶级游戏本在使用的配置,包括 CPU 还覆盖了液态金属导热介质,让 CPU 功耗释放可以达到更高水平。
那么灵耀 X Ultra 的性能释放究竟如何呢?在室温 24 ℃下,我们先使用 AIDA64 进行单烤 FPU,10 分钟后,CPU 温度稳定在 90 ℃左右,此时功耗达到 105W左右。随后用 Furmark 进行单烤 GPU,10 分钟后,GPU 温度稳定在87℃左右,此时功耗达到了 160W左右!
下面在进行更为严苛的 CPU+GPU 的双烤,成绩为 CPU25-30W,GPU 成绩为 155-160W,整机总功耗在 185W 左右!在此散热基础之上,我们测试了该机的 CPU 和 GPU 性能,结果如下:
↑Cinebench R23 单核 2059 分,多核 21089 分↑3DMark FireStrike 显卡分 44251 分↑3DMark TimeSpy 显卡分 18250 分总而来看,其性能与市面上宣传为 " 满功耗 " 的游戏本相当,性能表现十分强悍。得益于超强的硬件性能,以及 NVIDIA DLSS 3.0 技术的支持,灵耀 X Ultra 在游戏体验方面也是笔记本中顶级的存在。
笔者测试了市面上比较热门的两款支持光线追踪技术的游戏,在默认 3200*2000 分辨率,最高画质,开启最佳光线追踪,DLSS 3.0 功能之下,游戏帧数均可超过 60FPS,游戏过程十分流畅!
↑《巫师 3》帧数 75FPS↑《赛博朋克 2077》帧数 73FPS再说说创作方面的体验,拥有 RTX 4080 独立显卡的双视频编解码器加持的灵耀 X Ultra 在创作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 大多数创作软件支持 CUDA 硬件加速我们先使用 Premiere Pro 2022 进行测试。在 CUDA 硬件加速的支持下,即便是加入了 Lut 调色、动态模糊等画面效果以后,4K 四轨视频剪辑的回放过程也无任何丢帧,可以用它十分顺畅地剪辑大型 4K 视频工程,不用再等待预渲染处理过程,能做到边剪边回放,从而大幅增加工作效率。
编码方面,原本一段需要渲染近 10 分钟的视频,经过 CUDA 加速只需不到 1 分钟时间即渲染完毕。如果每天要剪辑 10 条这样的视频,就能省 90 分钟的渲染时间,日积月累,一年所带来收益是相当可观的。与此同时,在渲染的过程中,GPU 可以分担 CPU 的工作,结合 32G 超大内存,可以让我们一边渲染一边处理别的日常事物(Office、网页视频等),电脑操作起来并不会有明显的卡顿感,完全是不让创作者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可以持续挣大钱。
除了流行的 H264、H265 以外,新一代的 RTX 40 系独显还支持 AV1 编解码加速。随后我们用剪映对比了经过 RTX 40 系显卡硬件 AV1 加速后的渲染效率。实测使用硬件加速编码比软件编码缩短了近 6 倍的时间。电脑性能是影响创作体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人及优化和屏幕显示效果。华硕灵耀 X Ultra 在人机交互体验方面增设了 ASUS Dial 华硕旋钮,智能 RGB 联动灯效,将笔记本的性能和操作体验带到了新的高度。
ASUS Dial 华硕旋钮够自适配各类应用,比如当我们浏览网页时,ASUS Dial 华硕旋钮的操作界面就适配为浏览网页的相关快捷键,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它放大、缩小网页或是上下滑动网页(可以在创作者中心中设置 ASUS Dial 华硕旋钮快捷功能)。而打开 Adobe 全家桶软件时,ASUS Dial 华硕旋钮的操作界面会适配为符合创作需求的功能,例如在 Premiere Pro 中,滑动电脑上的 ASUS Dial 华硕旋钮按钮即可快捷操作时间轴和音轨。个人认为如果用户适应了 ASUS Dial 华硕旋钮的操作习惯,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编辑效率的,如果你就是不适应它,或者觉得鸡肋,那也可以在创作者中心中关闭 ASUS Dial 华硕旋钮功能,这样它就成为一个手感还不错的掌托了。此外,滑动触控板右上方可切出虚拟数字小键盘。Logo 集成了 RGB 灯的效果,可以自定义灯光的颜色。单键 WRGB 背光键盘可以自定义键盘背光颜色,诸多细节上的设计都增加了用户使用该机时的乐趣。3.2K OLED 屏幕,原厂校准,专业素质强!相比上代的 60Hz 4K 分辨率 OLED 屏幕,我个人认为 120Hz,3.2K 分辨率 OLED 屏幕更加 " 万金油 "。
在保留出色的面板素质的情况下,120Hz 高刷新率还兼顾了游戏需求,另外在我们平时浏览网页时也会感觉更加顺滑。
实测默认模式下色域覆盖了 100% sRGB、97.1% Adobe RGB 和 99.1% DCI-P3 色域,色彩覆盖非常全面。
如果觉得默认 " 原生色彩 " 模式过于艳丽,可以在 MyASUS 软件中设置系统色域模式,以满足不同需要。实测 sRGB 模式下色准为平均 ΔE=0.89实测 DCI-P3 模式下色准为平均 ΔE=0.92色准表现极佳,专业显示器的水准。实测屏幕峰值亮度可达到 603 尼特,SDR 模式下最大亮度为 366 尼特。
总结(选购建议):1)超轻薄的机身设计,便携性强,可轻松放进标准 15 英寸电脑背包;
2)性能配置最强悍的 16 英寸笔记本,性能表现出色,轻松应对 4K 视频剪辑等高压任务;
3)整机功耗释放高达 185W,堪比高性能游戏本;
4)屏幕素质极佳,兼顾专业和娱乐的 OLED 好屏;
5)支持独显直连和混合模式切换,性能没有瓶颈;
6)32G 内存,2T 固态硬盘配置足,免去了后期升级的麻烦。
小提示:
1)AAS Ultra 风洞设计容易进异物,不过电路板有数位喷涂 并非裸露在外面 还是有保证的;
2)内存集成在了 CPU 中不可替换,后期没有升级的空间,不过 32G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基本也已经一步到位,足够使用了。
如果你平时会带着笔记本到各处游走,要做 4K 视频剪辑等重度创作,或是有大型 3A 游戏需求,需要一台大屏的高性能轻薄本,恰好预算还很充足,那么华硕灵耀 X Ultra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也是目前能将便携性、外观做工、使用体验、性能表现和屏幕素质综合等方面做到行业顶级水平的唯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