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有消息显示,三星方面已经放弃 MST ( 磁性安全传输 ) 技术、全面转向 NFC 支付。不过早在 2021 年三星就已宣布,在后续推出的产品中重点支持 NFC 支付,并且也会在新设备中配备支持 MST 技术的硬件。同时相关消息源透露,三星正在分批推送三星钱包 ( Samsung Wallet ) 的最新版本,该版本将在软件层面彻底禁用 MST,因此用户此前模拟的银行卡将会无法使用。
事实上,三星方面这一的动作也标志着移动支付技术已全面向 NFC 靠拢,但在国内市场,此事所造成的影响其实并不大。目前在国内市场,移动支付领域的技术分类相对较多,除了基于 NFC 相关技术的支付方式外,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的则是基于二维码的支付方式。目前在国内市场,芯片卡 ( 金融 IC 卡 ) 才是主流,磁条卡基本已是存量市场如今,国内银行其实早已完成了对传统磁条信息安全体系的更新,即采用芯片卡 ( 金融 IC 卡 ) 全面替代磁条卡。而相比磁条卡,芯片卡具备耐用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特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日前曝光的三星此举与国内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演进基本相符。
推到手机支付,许多朋友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 Apple Pay,以及安卓阵营中诸如 MI Pay、vivo Pay、OPPO Pay,以及 HUAWEI Pay 等。事实上,目前的主流的手机厂商都有以自己品牌命名的各种 Pay。但在他们背后其实都是统一的支付渠道,也就是由中国银联云闪付 App、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所构建的体系。
如今在国内市场,手机厂商推出的各种 "Pay" 和电子钱包应用市场渗透路并不高,甚至就连知名度相对较高的 Apple Pay,用户量也并不是太大。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占据移动支付市场主流的,无疑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其中,微信支付是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所提供的服务,支付宝支付则隶属于蚂蚁金服旗下,两者的性质大致相同,均提供了聚合支付服务,并支持指纹、刷脸、密码等验证方式。
而两者如今能够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市场地位的原因并不复杂,其中支付宝由于与淘宝、天猫等阿里系电商平台高度绑定,因此初始用户量就已极多。而微信支付即便起步较晚,但背靠即时通讯巨头微信,也有着大量的用户群体。除此之外,手机厂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成为了这个市场的主导者。为方便用户使用,诸多手机厂商都在负一屏及下拉菜单中提供了微信支付及支付宝的快捷功能,甚至与往往与自家的 "Pay" 相比,前者在使用上海更为便捷。
早在 2013 年,招商银行就曾联合 OPPO 对 NFC 支付进行推广至于 NFC 支付,这其实也是银联手机闪付的变种,在国内市场最早进行推广是在 2013 年,当时是由招商银行、OPPO 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早期的 NFC 支付实现方式相对繁琐,需要用户在银行开通支持闪付业务的账户,再到营业厅更换内置银行卡信息的 SIM 卡才能实现,因此至今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中国银联的闪付功能实际上就是基于 NFC 的支付功能随着 2016 年 2 月 Apple Pay 进入国内市场后,银联基于 NFC 的闪付业务也迎来了一轮快速扩张。当时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Apple Pay 在落地国内市场前,银联方面曾派发不少于 500 万部支持闪付功能的 POS 机进入渠道。
但 NFC 支付在发展之初所存在的问题,是 NFC 当时并非所有机型都会标配,因此在 C 端的硬件层面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但早在 2010 年年末,扫码支付就已悄然出现。这种借助手机摄像头通过扫描来进行支付的方式,由于具备便更捷以及对硬件要求不高的优势,也很快就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但此前在 2014 年,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够成熟,央行曾紧急叫停过二维码支付。随后在 2016 年《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公布后,扫码支付很快就成为了聚合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码支付普及的过程中,包括银行卡实名认证、人脸认证等措施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也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如今可以成为主流移动支付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信支付的典型应用场景在经过了多年的市场培育后,如今在移动支付市场,无论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显然在国内市场有着几乎难以撼动的优势。因此对于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 "Pay" 来说,要摆脱目前几乎只被用户作为公交卡使用的现状,或许还需要在包括费率、功能,以及易用性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才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