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非常喜欢看电影,也会尽量在视频剪辑时候,加入一些电影风格语言,不过因为自己设备受限,只能通过上下加黑边以及降低曝光来增加画面质感,这种拙劣的雕虫小技只能粗看,不能细品,不是长久之计。

在我硬盘里,有一张《西部世界》美剧中的电影截图一直舍不得删。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主人公德洛莉丝虽然处在一个复杂的卧室场景中,身后有台灯、衣柜架子,亮度也不低,但人像主体仍然有突出的廓形以及对比较为强烈的面光,整个画面颇有高级感。


(相关资料图)

《西部世界》美剧截图 图源:网络

这样优雅且极致的画面,一直是我想实现的,但看了看手头的设备,或许是我目前不能企及的高度。

而现在,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这样突出人像主体、有层次的明暗对比面光且精致细腻的画面,或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 7 月 30 日召开的 vivo 影像盛典上,vivo 宣布将实现 4K 电影人像视频功能。在我看来,这不仅能拉近大众消费者和 " 专业电影级 " 设备的距离,甚至还能使用搭载这样功能的移动设备 " 拍创 " 出更具有想象力的画面。

4K 电影人像视频,这可是硬软件的 " 大 BOSS"

通过厚度不及专业摄影机中监视器一半儿的手机,就想实现 " 电影感 " 人像画质,这并不是仅依靠单一镜头硬件素质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既有硬件支持,又有软件、算法,甚至是未来 " 大模型 " 来辅助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从目前 vivo 在影像大会上公布的技术来看,这次更像是在回答 " 如何拍好 ",而不是 " 如何拍 "。

对于所有影像系统的核心,下一代手机处理器以及具体的镜头配置,在这次沟通会中并没有透露,因为这是非常好猜测的事情,比如处理器一定会用高通骁龙 8 Gen 3 或者联发科 9 系旗舰,主镜头也一定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感器模组。

但如果只堆砌这些硬件,并不能完全解决用户如功耗、延迟、暗光成像画质等棘手问题。

vivo 自研芯片的诞生,就是解决用户遇到的影像体验问题,记得 vivo 曾在发布 vivo X70 Pro+ 这款首次搭载自研 V1 芯片机型时就表示:" 用户对于影像创作的需求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作品本身的分辨率、渲染效果等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

图源:vivo 官网

如果只使用主处理器来处理,那么必然会增加功耗,而 V 系列芯片就像是一颗 " 协处理器 " 那样,可以分担主处理器影像算力,增强服务的对象,不仅能够提升整体表现,还能降低功耗,这是 V 系列存在意义和逻辑。

在我看来,V 系列经过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是 V1 对于 ISP 算力的扩充以及 50% 功耗的降低,不仅实现了需要高算力的可自行调节曝光的实时黑光夜视功能,还在暗光拍摄下能够进行去噪补帧,在视频降噪、极夜摄影、对于色彩动态范围的提升。

一次是 V2 通过升级为 AI-ISP 架构,利用更为 " 聪明 " 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工作,这样可以让 NPU 性能效率提升 200%,此外还通过近存 DLA 设计,结合更为高效的架构实现,让 8bit/10bit 算力密度翻了一翻,这样就能为 " 计算摄影 " 提供充足的性能保障,同时也为更强劲的 AI 计算做准备。

图源:LU 摄

而在这次影像盛典上首次亮相的第三代自研芯片 V3,如果单从目前展现的提升点来看,不管是多并发 AI 感知 ISP 架构还是第二代 FIT 互联系统,似乎很难从名字上看出如 V1 到 V2 的性能提升,但有一点值得关注。

图源:LU 摄

通过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算法效果,并能够灵活切换算法部署方式,让 V3 芯片和处理器进行无缝衔接。翻译一下就是在动态摄影这样的场景下,可以带来更为自然的散景效果并实现先拍摄后调整虚化和交点位置。

另外要实现 4K 画质还能这样 " 灵活自如 " 的调整,对芯片性能算力都有着极高要求,可以看到借助架构变化,这次 V3 能效有 30% 提升,不过可惜的是功耗表现没有提及,我们还是需要它正是搭载在 X100 系列上再下判断。

图源:vivo 直播截图

除了需要硬件支持外,软件技术算法对于 "4K 人像录像 " 的作用同样不能小觑。这次重点升级了 vivo 原像引擎,从超清画质、真彩还原、算力加速底层技术和算法,并结合人像和夜景全新发布了超感人像和苍穹夜景影像体系,让夜景下人拍得更为自然细腻,夜景也更有层次感。

图源:LU 摄图源:LU 摄

此外,vivo 还宣布将会在下一代 X 系列旗舰机型中,搭载和蔡司深度联合研发的搭载 Multi-ALD 技术的 T* 镀膜,它相较于上代 ALC 镀膜反射率降低了 50%。而全新的双层晶体管像素堆叠技术可以在 CMOS 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设计提升画质。

另外刚公布的 "Vario-Apo-Sonnar" 长焦镜头,会增强长焦画质的 " 解析力 ",达到主摄的观感体验,并提供长焦微距功能。

Soc 处理器 + 自研芯片的 " 未来影像 " 探索

整场影像盛典看下来,都没有 vivo 对未来影像的探索来的更让我兴奋。

我在开头介绍 V3 自研芯片时候就发现,这颗芯片主要升级点之一,就在于 AI 算力的提升,再结合 vivo 在重庆建立的 3D 影像实验室展示的重建 AI 模型,这不就是 " 影像大模型 "?

图源:LU 摄

虽然从目前展示的画面来看仍略显生硬,但结合 AIGC 生成后的照片已经足以和实拍的照片媲美。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影像移动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

图源:LU 摄

在我看来,首先要 "0 门槛 ",借助自研芯片和主处理器的算力,手机已经能提供拍摄复杂场景以及大模型计算的算力,这样在使用摄录功能时,有 AI 高算力加持下的软硬件就足以实现专业电影机的画面表现,通过结合影像模型就能学习摄影者本身的拍摄习惯,为用户创作出依托于拍摄场景的多种选择,如拍摄跑步场景时,背景的天空会生成飞机或者鸟类迁徙,而画面中的人物也会根据出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这样的 " 畅想 " 是否会成为未来 vivo X 系列旗舰新品中的 "One More Thing"?

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