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临近,论文查重乱象再度引起关注,人民网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高达3.8亿人次。论文查重费暴涨等种种问题引发毕业生集体吐槽,乃至两年前因论文造假“出圈”的翟天临都被重新骂上热搜。毕业生网上吐槽,反映了论文查重的多重焦虑。

第一重,正规渠道的免费查重机会太少。大多高校都以知网查重率为唯一标准,对于第一次查重不符合标准的论文,一般最多允许修改一次。这就促使毕业生宁可先通过其他渠道提前降重,也不愿意直接使用知网查重的机会。余地太少,是查重焦虑的源头。

第二重,知网以外的服务价格高昂、安全性不足。由于知网不对个人开放,毕业生们想要提前查重,要么选择维普等平台查重,要么是选择不规范的价格低廉小平台。选择前者意味着一笔价格不菲的费用,选择后者就不得不冒着论文被泄露的风险。

第三重,查重标准过于机械,降重标准太随意。机械的算法常把专业术语、实验器材、人名地名也判定为重复。不同平台又因为算法不同,给出的降重意见大相径庭。毕业生们就此回到焦虑的起点——艰难降重后还得进行下一次查重,在一遍又一遍的循环中饱受“西西弗斯”式的折磨。

倘若知网一开始便多给毕业生们一次查重机会,网开一面,留有余地,也许学生们就不必支付这么多额外代价。这些代价,与学术无关,且耗费大量财力精力。当然,如果知网愿意提供免费的机会,那善莫大焉。 (崔国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