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街头当众打屁股、洗脚水淋头等低俗直播盛行,引发关注,长沙市多部门已经开始对户外低俗网络直播行为集中整治。而就在10月15日,微信安全中心公告称,今年6月1日至今,平台对无下限博眼球的低俗直播内容持续进行处理,累计处置超过1.2万个直播间。(据10月17日人民网)

这两则新闻对照着看,让人有种很深切的无奈感。平台发公告,当然是想表明态度,汇报成绩,表示平台为了抵制低俗、无下限博眼球的直播行为,治理违规乱象,是花了力气,做过工作的。

但另一方面,低俗直播却已经从线上闹到了线下,不仅在互联网上大打擦边球,审丑无下限,传递不良、扭曲的社会价值导向;还跑到线下,在闹市街头直播不堪入目的举动,喧哗叫嚣,丑态百出,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城市文明。对比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上去严厉的整治措施,完全没有让这些主播们感到害怕,在他们眼中,像是根本没有“监管”这回事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流量吸引力太大了,而监管震慑力太小了。从长沙街头那些主播的表现来看,这行业里有很多人压根没有“拒绝低俗”的底线意识,丝毫不觉得这种行为不能碰,碰了要出事,即便是警方都已经出马了,他们依然负隅顽抗,打起了“他追我跑,他进我退”的游击战。这就说明,一直以来,对于低俗直播的处罚力度,未能形成强力的震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说“表演越低俗,打赏越可观”这样有毒的规则不被破除,如果低俗博眼球付出的代价远远低于收益,那么整治低俗直播永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平台整治直播间不能是“凑数量”,更要看实效,整治了多少个直播间不是重点,整治后还有多少直播间在“踩线”、在违规,才是重点。如果说整治效果真的好,那就不应该常治常犯。就跟治病一样,如果治一下又复发,治一下又复发,那就显然是没有找对病根,对症下药。

整治低俗直播并不是才开始的新鲜事,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如果眼睁睁地看着这毛病拖成“慢性病”,还不停地变异,最后可能就“常态化”了,要断病根就更难了。2019年全国网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中曾提出,对于频繁出现低俗内容的网络企业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对多次出现问题的企业、个人在处罚的同时纳入相关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都是相对有力的措施,不能“一阵风”过去就忘了,应该长期、严格地执行。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至少,监管措施要严厉到让那些动歪心思的主播们有所顾忌,心里害怕,进一步而言,要让低俗内容赚不到钱,亮不了相,这样才可能遏制低俗行为在线上和线下乱窜,才能彻底将直播环境打扫干净。

声音

央广网:当低俗内容的制作者、传播者被执法部门处罚成为常态,很多无底线的低俗闹剧就会渐趋终结。

光明网:发现一起违规事件必须严惩不贷,达到以一儆百的效果,让“擅打游击战”的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闻风丧胆,从其行为的思想源头进行切断。(屈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