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通知指出,由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滴滴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将在去年行动的基础上,把覆盖范围扩大至石家庄、太原、哈尔滨、福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兰州、厦门、大连、青岛、温州14个城市。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此举对于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充分享受数字化、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支付、网上叫车、外卖点餐……在信息技术与大众生活深度融合的今天,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通过智能手机得到解决。这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出示健康码、查询行程大数据、查验核酸检测记录已成为出入公共场所的基本要求,预约挂号、接收防控信息、采购生活物资等数字化生活场景明显增多。但是,由于老年人普遍对数字技术学习困难,本应提供便捷的数字技术却成为老年人在消费、出行、就医等过程中的“拦路虎”,阻碍了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的红利。
近年来,相关部门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出台标准规范,引导适老化改造。不少网站和App运营商也积极回应关切,图标大了、音量高了、广告少了、操作简化了,老年人的网络应用环境日益友好。
然而,数字适老,没有最“适”,只有更“适”。和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的海量需求相比,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仍存在数量不多、种类不全、供给不够丰富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3.2%,相较于73%的全国总体网络普及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有质量、有温度的数字适老产品,逐步构建老年数字生活的应用场景。这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齐民生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数字时代,让老年人不“掉线”,全社会参与能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老年人虽然很想融入数字生活,但由于操作使用困难、记忆力减退等因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对此,家庭和社区应当承担起“数字反哺”的重要责任,通过开展专门培训、手把手教学等方式,用耐心和热情帮助老人扫清智能产品的使用障碍。
智慧助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花样翻新的新功能,全社会应当持续努力,不断消弭数字鸿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告别“数字失能”,共享数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