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包头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启动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2021年6月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林草碳汇试点,试验区建设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案例”并获银奖。2022年11月,包头入选首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两年来,包头围绕“创新驱动、科学管理、提升能力、彰显价值”,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初步构建起试验区“四梁八柱”基本架构(四个保障支撑体系、八个探索实践路径),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相关资料图)

建立“四位一体”的支撑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统一组织、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

制度方案体系。重点制定“1+9”工作方案。“1”是指总方案,即市政府印发的《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包头)试验区实施方案》;“9”是指保障试验区建设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的9个子方案。

科技支撑体系。重点组建了试验区的“两个平台”和“一个团队”,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碳汇技术研发平台”、“研发+实操”的“碳汇工作创新平台”,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碳汇专家团队”。

项目支撑体系。包括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项目资金支持;与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实施“双碳”示范应用、碳汇基金等项目;完善碳汇发展投融资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开展“八个路径”的探索实践行动

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十大行动”,2021、2022两年累计实施各类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工程460万亩。推行碳汇林企合作,2021年以来引进包钢股份、北京美亚、江苏恩提逸等企业,已合作建设1.2万亩的碳汇林。

开展林草湿精准增汇。以国有林场、山北草原、黄河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12个森林碳汇发展片区、5个草原碳汇发展片区、5个湿地碳汇发展片区共1550.3万亩,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增汇。

开展碳汇计量监测。建成“包头林草碳汇技术研究中心”,全市设置300个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动态监测样地,已完成第一轮碳汇动态监测和数据演算分计入期碳汇监测析,探索制定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包头地方系列标准,目前已有7项包头林草碳汇地方标准进入评审程序。挂牌成立“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包头分中心”,突出“碳汇量计量技术研究监测”核心职责,重点开展森林、草原和湿地3个重点领域的碳汇量计量监测,将包头分中心打造成为基于林草碳汇计量监测的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分支机构。

加强林草碳汇管理。成功开发运行“包头林草碳汇综合管理平台”,为全市林草碳汇各项工作提供全过程数字化服务。正式运行“包头林草碳汇认定流转平台”、“包头林草碳普惠平台”。

推进基于林草碳汇的市域碳中和。以促进全市社会活动层面节能降碳、碳中和为导向,以包头林草碳票为支撑,以“零碳”行动和林草碳普惠为路径,推动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公共领域碳中和,促进林草碳汇区域交易和区域补偿,破解大多数林草固碳功能贡献大却难以实现价值的难题。制定出台了《包头市林草碳汇市域碳中和实施方案》和相关地方标准,在全市推行通过林草碳汇抵消碳排放量的社会活动层面“零碳”行动和林草碳普惠行动。经中环认证,成功打造了自治区首个“零碳”活动、首个“零碳会议”。包头林草碳汇市域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的重要方向。

分级开发林草碳汇资产。已编制出台《包头林草碳票认定流转办法(试行)》《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计量方法》,并通过国家备案的第三方机构认定核证。以固阳国营林场为对象,正式签发首支15万吨减排量的“包头林草(数字)碳票”,目前已有20家企业与固阳国营林场签订了碳票认购协议。

发展碳汇金融保险。通过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太平洋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成功发放两笔共计2100万元的碳汇权质押贷款,成功办理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业务、自治区首单商业性森林碳汇价值保险业务。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了包头市林草碳汇专项基金,积极探索林草碳汇资产股权化运营。

探索林草碳汇跨区域合作。发挥包头森林以人工造林为主、碳汇额外性明显的优势,以林草碳汇配额为吸引力,拓宽经济合作、招商引资渠道。2022年6月,苏州市通过在包头新建碳中和林的形式,打造了苏州首个“零碳会议”,标志着包头在探索林草碳汇跨区域合作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记者:姬卉春;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