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董鹏
编 辑丨张铭心 , 包芳鸣
(相关资料图)
市场上,锂盐库存数据十分少见,只有部分行研机构 " 人肉 " 采集、统计,并且仅供付费用户可见。
而据东亚前海证券援引的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3 年年初至今,碳酸锂库存由 7202 吨增长至 4 月的 54917 吨,涨幅达 662.5%。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上述机构统计口径,中国 42 家碳酸锂厂家 2022 年度总产量约 34.29 万吨。也就是说,即便供给端生产全部暂停,消化上述 5.5 万吨的库存也需要两个月时间。
此外,自 4 月下旬由 " 局部止跌 " 到全面止跌后,锂价已经连续多日反弹。截至 5 月 15 日,上海有色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为 25.8 万元 / 吨,较为 4 月下旬低点每吨上涨超过 8 万元。
由于期货缺失,暂时 " 引领 " 市场预期的碳酸锂远期合约反弹幅度更为夸张。
仅以代表今年 6 月价格的 2306 合约为例,其 4 月曾经一度跌至 12.5 万元 / 吨左右,而今日盘中最高价已达 30 万元。
对此上海有色指出,近期贸易商囤货加上部分锂盐厂挺价,部分下游库存低少量采购,另有下游希望在涨价过中弥补前期跌价损失,亦有采购行为。这使得锂盐价格在需求未明显好转的背景下快速上涨,但是多数下游正极厂及电池厂接货仍谨慎。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此前锂盐累库过程中,价格一路下跌," 买涨不买跌 " 心理导致市场成交量锐减。但是随着 4 月末锂价企稳后,下游采购逐步恢复,市场交投随之回归正常化。
富宝锂电锂原料分析师刘晓敏 5 月 15 日也反馈称,锂价上涨推动了锂盐厂快速去库,成交量持续提升," 比如之前很多客户都是几吨几吨地采购,现在能见到客户几车或者上百吨开始采购…… "
图源 /21 世纪经济报道涨价去库存
在观察近期锂价上涨前,需要回顾下前期锂盐和整个产业链环节发生了什么。
一季度,受到补贴退坡、需求于去年下半年前置释放等因素影响,锂电产业链整体处于累库状态。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 年末我国锂电池成品库存合计超 110GWh,今年一季度电池企业为降低锂电池成品库存,其排产量要低于出货量,当期锂电池去库存超 35GWh。
下游环节库存处于高位,对上游原料的需求随之减弱,加之 4 月锂价方才击穿部分企业 " 成本线 " 引发供给端收缩,所以这期间锂盐库存水平出现了上述极为明显的提升。
而除了上述百川盈孚口径的库存数据外,部分上市公司一季报也可以看出锂盐环节的库存情况。
仅以蓝科锂业为例,该公司一季度碳酸锂销量约 0.14 万吨,同比下降 79.1%,加之生产端保持稳定,导致 3 月末公司库存大幅增加至 0.91 万吨。
库存与产品价格,二者又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负相关走势。究其原因,是锂盐环节累库状态中,碳酸锂价格持续回落,并导致现货市场交投的低迷。
此前也有锂电行业人士举例说明,假设今天按照 20 万元的价格签了订货合同,就算货物到厂只需要两天时间,等到货时市场价可能已经跌到了 18 万元。
换言之,在前期锂价每天保持 1 万元的匀速下跌行情中,是无人敢于接货的。
所以,下游企业始终保持极低库存状态运行,同时产业链内部也期待价格企稳,只有如此市场交投和生产才能逐步恢复正常。
直到 4 月末碳酸锂现货价格跌至 15 万元 " 行业共识底 " 附近,转机方才出现。
" 之前(15 万元)是底部了,确实到了上游的心理最低位了,成本压力也很大了,只有涨价才能去库。" 刘晓敏表示。
而从多位业内人士的反馈来看,自 4 月底锂价触底反弹以来,市场成交量确实有一定恢复。
" 部分客户反馈称,排产没有多少增量,不过是维持目前的开工率,补库方面各家公司差异较大,整体补库意愿有所提升。" 刘晓敏介绍称,之前货源发出去几天都无人问津,但现在发出去的话,即使是行情价上未打折,也有客户短时间内接单。
" 目前碳酸锂正在出现库存转移现象。随着 4 月底锂价企稳后回升,材料厂对碳酸锂多有小幅补库。在电芯厂买涨情绪带动下,市场整体需求小幅回升。" 上海有色新能源事业部分析师冯棣生反馈称。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曲音飞也指出,需求端确实出现出现好转,锂盐厂清库存明显,库存由上游转移至中下游。
他还指出,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当前锂盐厂对外出货意愿较低,捂货待涨情绪较浓,使得市场现货流通紧俏,带动价格一路走高;其二虽然需求尚未完全好转,但在市场情绪的驱动之下,下游询盘询价增多,刚需订单跟进较为及时,且部分厂家在恐涨心态下,有少量提前备货行为,一定程度也拉涨了锂价。上周蓝科锂业的 600 吨碳酸锂公开拍卖事件,也在锂价反弹的基础上再次刺激市场热情。
当天,竞拍分为 15 个批次,其中 10 个批次为 30 吨 / 场(成交价 24.1-24.7 万元 / 吨),5 个批次为 60 吨 / 场(成交价 24.5-25.1 万元 / 吨)。
要知道,这还只是工业级碳酸锂的成交价,同时拍卖前一天市场上散单价格尚不过 23.5 万元 / 吨。
二级市场的逻辑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蓝科锂业较高溢价的成交价,也拉动了国内各家报价机构市场均价的大幅 " 跳空 " 走高。
例如 5 月 12 日,上海有色金属电池级碳酸锂现货由前一日的 22.5 万元 / 吨升至 24.2 万元 / 吨,单日上涨 1.7 万元;富宝锂电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上调 1.2 万元至 24.5 万元 / 吨,工业级碳酸锂(卤水料)均价上调 1 万元至 22.95 万元 / 吨。
上述单日 1.7 万元的涨幅,属于今年持续锂价波动中极为少见的上涨。
或许是受到上述基本面改善的带动,5 月 15 日,锂矿板块迎来了久违的集体大涨,至当日收盘,追踪 19 只成份股的 Wind 锂矿指数大涨 7.17%,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等 5 家公司以涨停收盘。
需要指出的是,从当日涨幅靠前个股的构成来看,绝大多数公司为自有矿企业,天齐锂业、永兴材料、中矿资源、融捷股份皆是如此。
其中,天齐锂业、永兴材料两家公司分别为 2022 年行业内极少数实现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原料完全自给的行业龙头。
中矿资源,则是凭借旗下 Bikita 矿山、Tanco 项目的扩产,未来有望成为原料完全自给的一体化矿石提锂企业;融捷股份,虽然上市公司自身体内产能为二次提纯产能,但是公司坐拥亚洲最大锂辉石矿山甲基卡,可以通过对其参股公司成都融捷销售锂精矿获得收益。
二级市场的买入力量之所以集中在上述公司,也与 " 矿端为王 " 的逻辑和 " 一体化 " 锂盐企业过往的业绩兑现能力高度相关。
仅以一季报为例,锂价下跌背景下,锂矿、锂盐类上市公司盈利呈现高度分化趋势,7 家公司当期盈利同比增长,12 家公司盈利出现下降。
其中,除了少数不具备参考价值的西藏城投(未投产)、藏格矿业(钾肥放量对冲锂盐业务下跌)外,一季度继续实现盈利增长的公司多为自有矿企业。
这类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本端变化十分稳定,基本上不会受到锂辉石、锂云母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成本优势十分突出。
继续以天齐锂业、永兴材料为例,根据定期报告中披露的锂盐业务收入和销售量估算,2021 年时两家公司生产成本分别为每吨 4 万元和 4.3 万元,2022 年略有增长,当期单位成本升至 6.13 万元和 5.54 万元。
锂价下跌期间,上述企业具备极为明显的安全边际。哪怕出现碳酸锂跌到 10 万元、半数企业停产的极端行情,天齐锂业、永兴材料的毛利率仍然可以达到 40% 左右。
锂价上涨行情中,受益于其成本优势,一体化企业所产生的单位利润也更高。
产品同样是卖到 20 万元,天齐锂业可以赚到 15 万元的毛利润,而外采锂矿的加工型企业每吨利润可能只有 2-3 万元。
2022 年就是如此,当期天齐锂业、江特电机的锂盐平均售价十分相近,但是单位成本却差出每吨 11 万元,年度报告所披露的锂盐产品毛利率一个是 85.9%,另一个则是 59.8%。
当成本、利润率层面的差异,映射到上市公司业绩和盈利趋势时,拥有自有矿的 " 一体化 " 锂盐厂业绩弹性会更加突出,这也是 5 月 15 日自有矿企业引领板块反弹的关键。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李睿妍
21 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