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齐健

编辑|陈伊凡

头图|腾讯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内 AI 百模大战打了 3 个多月。主战场从最初的实力大厂,打到各个 AI 公司,又深入到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一时间,鱼龙混杂,群 " 模 " 乱舞。

在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两大云服务商先后推出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之后。其他的头部云厂商并未迅速跟进,虽然华为和京东提出了聚焦行业的 AI 大模型,但并未直接推出产品,而另一家第一梯队云厂商腾讯云,则始终保持低调,马化腾更是公开表示,腾讯不急于推出 " 半成品 "。

如今,在国内 AI 大模型首发的三个月后,腾讯云终于憋不住了。

6 月 19 日,腾讯云召开了 " 行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技术峰会 ",首次公布了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的研发进展。

虽然,腾讯的手中早有 " 混元 " 大模型,但一直没有推出具体的对话大模型产品。在这场大模型的狂飙中,作为国内顶流互联网大厂,腾讯的产品动作却慢人一步。这其中的缘由,恐怕还要从云说起。

不管做得怎么样,云厂商必须有大模型

国内云市场目前的格局其实有目共睹:玩家增多、市场增速放缓、厂商开打价格战。

到了今年上半年,云市场又增加了一个变量,那就是 AI 大模型。其实早在大模型横空出世之前,云市场的增长重点,已经开始在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和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之间发生微妙变化。

IDC 在 2023 年 4 月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 年下半年国内 IaaS 市场同比增速 15.7%,PaaS 市场同比增速为 31.8%。

2022 年下半年中国 TOP5 公有云 laaS+Paas 厂商市场份额占比 / 数据来源:IDC 中国

IaaS 提供的服务就像是卖电脑,配置表摆在那儿,价格很透明,利润算得也很明白。但 PaaS 之上就会有所不同,卖的都是增值服务,给客户提供软性产品,算的都是附加值。一般情况下,PaaS 的毛利率要高于 IaaS,在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也更受云厂商的喜欢。

目前,各大云厂商均已开始在 PaaS 层加快发展节奏,而 AI 大模型带来的新概念 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 ) ,更是在原本的 PaaS 基础上,给云厂商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故事。

MaaS 在 PaaS 之上,将大模型变成了可服务化的产品,通过 API 接口调用使用,降低了使用门槛,提高了模型的使用效率。OpenAI 的 GPT 系列模型提供 API 接口或定制服务,将模型接口场景化,形成面向用户的产品和应用。

这种模式或将改变当前产品开发和服务模式,为 AI 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新的技术革新,推动 "AI 大模型 + 全场景应用 " 新产业变革的诞生。

目前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都已经在过去的 PaaS 服务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 MaaS 模式,率先开始在云市场中讲起了 AI 大模型故事。

据某位百度智能云售前经理透露,宣布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产品和 MaaS 平台文心千帆后,意向客户的数量翻了几倍。虽然大模型的这波意向客户并不是都能真正成单,但百度智能云无疑是凭着 AI 大模型的这波热度,在中国云市场中收获了足够的关注。

百度在 2023Q1 财报中称,百度智能云首度实现盈利。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盈利数字,但在国内众多烧钱促增长的云厂商中,百度智能云是继阿里云之后,第二个宣布盈利的。这个盈利表态中,百度智能云最想表达的含义大概就是,国内云市场对 AI 大模型充满信心。

腾讯云的隐忧

这边厢百度智能云的高歌猛进,那边厢腾讯云的业务却并不乐观。IDC 的最新统计显示,腾讯云在国内市场份额在 2022 年下半年,由 11.1% 减少 1.2% 至 9.9%,排名也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虽然排名下降与国内云市场实力玩家增多,市场 " 蛋糕 " 增速放缓关系更为直接。但在市场趋于同质化竞争的今天,一个好的 " 大模型故事 ",很可能成为云厂商增长的新动力。

"宣布一些 AI 大模型方面的动作,也是市场和客户共同推动的。过去几个月里,来问大模型的客户实在是太多了。" 某腾讯云业务负责人告诉虎嗅,腾讯在 AI 大模型方面已经与大量客户开展合作,并有了很多的落地技术成果,但在大模型产品方面的战略与友商有所不同。

除了模型能力以外,AI 大模型对云计算的天然依赖,也成了云厂商硬实力的最好广告。毕竟只有如 Azure 那样手握足够算力的厂商,才有可能支撑起 OpenAI 开发 ChatGPT。

AI 大模型给国内云厂商提供了新的竞争能力,过去只能比稳定、比服务、比软件,现在还可以比 AI 能力,比谁 GPU 多。

OpenAI 发布的一份报告《AI and compute》中提到,自 2012 年以来,AI 训练任务所运用的算力每 3.43 个月就翻一倍,大幅超越摩尔定律。2012 年至今,AI 算力需求增长超过 30 万倍,而摩尔定律估算的芯片算力只增长了 12 倍。

不过目前看来,大模型能力、GPU 算力还不是左右云市场的全部。虎嗅从多位腾讯云的产业端客户处了解到,很多 AI 公司、云厂商都向他们推销过 AI 能力,但具体落地情况均不乐观。目前来看,多数客户认为,能否与云厂商保持长期合作的关键,在于云厂商的服务能力,稳定性,以及长期合作积累的默契和信任。

抢占 B 端市场更实惠

与百度、阿里不同,6 月 19 日,腾讯云的技术发布会中,着重强调的一点是 " 行业大模型 "。

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推出的大模型产品,都是通用大语言模型。腾讯云为何如此在意 " 行业 " 呢?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很多人认为,B 端市场是 AI 大模型落地相对较短的路径。

首先,B 端客户更容易买单,运营模式更健康。虽然 OpenAI 的付费模式广受好评,用户数量巨大,但这套模式拉到中国来,会不会受到用户的认可?国内模型,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ChatGPT 的程度,足以让普通消费者买单?OpenAI 的收费,是否能覆盖他的研发和运营成本,这些对于国内厂商来说,都是很难算清的账。所以,C 端尚不明确的付费意愿和运营模式,很可能无法快速建立健康的生意模式。

其次,行业大模型更容易研发和应用。GPT-3 是一个参数量 1750 亿的大模型,GPT-4 据说有 1.8 万亿参数,模型的参数量对于通用语言大模型来说,是一道门槛。模型量越大,运行速度越慢,运行的成本也越高。

对于产业模型来说,因为不需要太强的通用能力,所以对参数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通过产业数据对模型进行反复训练、调优,就可以在很多场景中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样既降低了训练成本,也节省了运营上的开支。

第三,行业大模型全部基于行业数据训练,生成的内容更加稳定。在很多不需要公开对外输出内容的场景中,也会降低一部分的监管风险。

腾讯云会聚焦行业的另一方面原因,或许也与腾讯云在国内云市场中的定位有关。

对于百度智能云和阿里云来说,通用大模型是比行业大模型更重要。

百度多年来在 AI 方面的投入很大,也是国内在大模型研究领域发力最早的厂商。由此,把 AI 大模型能力拉入百度智能云,自然成了百度最大的噱头和卖点。同时,作为首发模型,自然要对标国际一流的 ChatGPT。此外,对于本来市场份额不高的百度智能云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云市场依靠 AI 能力破局出圈,去与前五位的云厂商扳手腕。

对于阿里云来说,一方面阿里云一直被阿里集团视为 " 明日之星 ",连集团一把手都 " 下放 " 到阿里云去带队了,足见阿里集团对云的重视。所以对于阿里云在新技术投入方面,自然要力争行业第一。另一方面其主要业务中有大量来自淘宝天猫的需求,这也决定了这部分业务中包含了一些 To C 属性。由此,通用语言模型可能会在阿里云的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对于腾讯云来说,首先,腾讯云在国内云市场中的地位,并不出挑,主要的客户既有大 B 也有小 B,多数客户对通用型的 AI 大模型需求并不明显,他们更需要的是能落地,聚焦能力的大模型。

" 我需要的是能具体应用到业务中的 AI 大模型,会议助手这类的 AI 始终只能是工具。" 某工业巨头项目经理告诉虎嗅,B 端用户不会因为钉钉、腾讯会议上的 AI 助手能力而提高付费意愿,只有找到业务场景的 AI 大模型才能吸引产业。

另一方面,在腾讯集团层面,腾讯云的业务定调也是 " 务实 "。2022 年底,腾讯云在 To B 业务方面提出了 " 亏损不应该是常态,盈利才是商业本质 " 的观点。腾讯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掌门人汤道生曾对虎嗅表示,腾讯 CSIG 要放弃 " 不健康、不可持续 " 的业务。

通用大模型的研发和运营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落地场景之前,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烧钱业务,这显然不符合腾讯云的业务基调,要选择一条 AI 大模型的发展路径,自然会聚焦更短的商业化路径。

后记

汤道生在 6 月 19 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客户更需要有行业针对性的行业大模型,再加上企业自己的数据做训练或精调,才能打造出实用性高的智能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在实际场景中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而不是在 100 个场景中解决了 70%-80% 的问题。

虽然选择做行业大模型似乎更符合腾讯云的战略基调与商业逻辑,但这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在没有具体产品的情况下,腾讯始终很难算是真的入局了今天的百模、千模大战。

如果始终坚持行业大模型,而在底层模型方面投入不足的话,未来无论是在 AI 大模型,还是在云市场中,都会使腾讯云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走上殊途。

不过,在 AI 大模型的研发方面,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与腾讯云的行业大模型,或许也存在着两条腿走路的平衡战略。在未来,这两条腿如果能走得一样好,腾讯或许也有机会在国内云市场、AI 大模型市场里打几场翻身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