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8 月 3 日讯(记者 夏淑媛)随着 2023 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继披露,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情况也揭开面纱。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 8 月 3 日,共有 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发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整体来看,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6546 亿元,同比增长 16%,远超五大上市寿险公司保费增速;合计实现净利润 42.03 亿元,同比飙升 49%。不过,除去泰康人寿 63.5 亿元的净利润,其余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合计 -28.35 亿元,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资料图)

在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段胜辉看来,目前寿险公司,尤其中小公司绝大多数尚未建立 " 三差 " 平衡的盈利模式,依赖投资收益,即利差来盈利。在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年份,盈利水涨船高,反之则大幅下滑。

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 6546 亿元,同比增 16%,明显高于上市险企

2023 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增速一扫多年低迷,再度迎来两位数增长。

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 3.2 万亿,同比增长 12.5%。其中,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 2.3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83%。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上半年,上市寿险公司与非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分化明显。

其中,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其中,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的保费收入增速分别达到 8.7%、4%、9.4%,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速分别达到 6.9%、5.1%。

而就非上市寿险公司情况来看,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 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保费收入 6546 亿元,同比增长 16%,增速明显高于五大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其中,50 家寿险公司保费实现正增长,12 家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负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保费收入前十强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泰康人寿实现保费收入 1175 亿元,位居非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榜第一,中邮人寿保费收入 876 亿元次之。

信泰人寿、招商信诺、泰康养老、中信保诚、利安人寿、中意人寿、长城人寿、幸福人寿、中银三星、合众人寿、中宏人寿、光大永明、英大人寿中美联泰 14 家公司保费上半年保费收入均在百亿级以上。

从保费增速来看,上半年小康人寿保费增速最高为 321%,君龙人寿、汇丰人寿、国宝人寿、复星保德信、信美人寿上半年保费都较 2022 年同期翻番。国联人寿、陆家嘴国泰、中韩人寿、长城人寿 4 家公司保费增速均在 60% 以上。

但也有 13 家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负增长。其中,工银安盛、交银人寿、农银人寿、建信人寿 4 家银行系险企的保费均低于去年同期,除交银人寿外,其他 3 家保费跌幅均在 20% 以上,农银人寿甚至负增长 28.22%。

在华博精算咨询创始合伙人王晓波看来,几家银行系险企保费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主动为之的结果,一些公司大幅压缩趸交保费规模,但是银保期交增长十分明显,有几家公司个险新单都实现了两位数正增长。

王晓波表示:" 这也符合银行系寿险公司价值转型的主基调,总保费下滑反而是产品结构优化的表现 "。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下半年寿险产品大切换所带来保费增长的不确定性,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团队保持了乐观的预测,其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即便预定利率下调,保险产品相较其他理财产品仍具备明显优势;二是代理人队伍转型已经初见成效。

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暴增 49%,泰康人寿贡献最大,中邮人寿成亏损王

在保费大幅提升的同时,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增速同样表现亮眼。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3 年上半年,62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 42.03 亿元,同比增长 49%。其中,33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实现盈利,合计净利润 120.6 亿元,29 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合计亏损 78.6 亿元。

具体来看,在盈利前十强的公司中,泰康人寿以 65.3 亿元净利润,位居非上市寿险公司盈利榜第一。

整体来看,盈利前十强大多数为中外合资或纯外资公司。例如,中意人寿、工银安盛、中美联泰分别实现净利润 6.85 亿元、6.68 亿元、5.84 亿元,3 家公司依次位居盈利榜单第 2-4 名。

此外,中宏人寿、交银人寿、光大永明、安联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 3.39 亿元、3.31 亿元、3.16 亿元、1.83 亿元,4 家公司依次位居盈利榜单第 6、7、8、10 名。

除了以上 8 家公司,国寿养老、国民养老 2 家养老险公司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 5.09 亿元、1.92 亿元。

可以看出,正是中上游公司稳定的盈利增长,奠定了非上市寿险公司整体的净利增速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剔除泰康人寿,其余非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合计 -28.35 亿元,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业内人士表示:" 在行业看似好转的上半年,中小寿险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其实没有实质上的改观 "。

从亏损公司来看,相比 2022 年同期,尽管非上市寿险公司中的亏损机构占比已经从 53% 下降至 47%,但是上半年亏损的公司仍然不少。

例如,在 29 家亏损的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中邮人寿亏损 28.81 亿元垫底,且较 2022 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渤海人寿亏损 17.8 亿元次之。

此外,横琴人寿、中华人寿、东吴人寿、合众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建信人寿、国联人寿、信泰人寿 8 家公司依次亏损 -1.35 亿元、-1.52 亿元、-1.64 亿元、-1.73 亿元、-2.32 亿元、-3.23 亿元、-3.43 亿元、-4.63 亿元。

这也显示,盈利仍是不少寿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的难题。

在段胜辉看来,目前寿险公司绝大多数尚未建立 " 三差 " 平衡的盈利模式,严重依赖投资收益,在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年份,盈利水涨船高,反之则大幅下滑。尤其中小寿险公司整体面临净现金流流量不足、投资能力薄弱、核心投资团队不稳定等挑战。

据段胜辉介绍,寿险公司大多是长期负债,其现金流状况较好,但也有部分成立时间较晚的中小寿险公司现金流较弱,2010 — 2021 年,68 家中小寿险公司的累计经营性净现金流的流量尚不足最大一家公司的 60%。

在投资能力方面,37 家有股权投资能力的中小寿险公司中有 24 家(占 65%)是间接投资,仅能参与间接股权投资。由于投资能力与其他机构存在差距,保险公司即使有投资能力,也未必能在相关的投资品种上获得超额收益,导致其投资能力建设可能得不偿失。

例如,2021 年就有 2 家获得股票投资能力的中小寿险公司主动选择停止该能力,将股票投资的模式从直接投资转为委托投资或申购产品。

此外,当前国内保险公司投资团队的激励机制远未市场化,尤其中小保险机构更是如此,一定程度限制了投资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例如,大型寿险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发行投连产品、积极参与市场排名来提升投资经理的知名度,中小公司则缺少相关的产品和资源来开展此类活动,导致其精神激励基本无从做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