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强度下降7%,这是今年我省交出的一份特殊成绩单。
7%意味着什么?初步测算,单位GDP能耗降幅每扩大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费0.5亿吨标准煤以上,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继续坚定不移地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通过落实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激励等措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湖北贡献。
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
“煤从空中走,电自全国来”。今年底,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将投产,届时每年可向湖北输送电力400亿千瓦时,约占武汉年用电量的70%。工程投产后,不仅可缓解湖北能源供需矛盾,有力保障湖北中长期电力供应、优化全省能源布局,其送来的电力还相当于替代使用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
降低单位GDP能耗,是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十三五”末,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16%的目标任务,为全国能耗“双控”做出“湖北贡献”。
电能替代广度、深度不断拓宽——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覆盖日益广泛,国网湖北电力至今已累计投资超12亿元,已基本形成以武汉为核心、覆盖主要地级市的较为完备的充电网络。今年1至8月,湖北电动汽车公司充电量累计5049.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1.82%。
乡村生产用能,逐渐从烧柴、烧煤向电气化迈进,无数农产品乘着电气化“翅膀”飞出大山。在潜江,农业排灌、农产品加工、小龙虾养殖等领域正形成全产业电气化生产链。在襄阳,政府出台文件明确灌溉抗旱用电报装标准,以集中装表立户方式解决1500余座电排灌机井用电难题。
节能建筑全面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为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节能降费——
今年,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一期建设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成为湖北首个获得此类标识的医疗类项目。通过屋面及墙体保温优化、门窗节能优化等节能技术,供暖空调全年负荷指标降低10%以上。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智慧能源托管改造,上半年综合节能率达25%,预计全年可为医院节约110万元,减少碳排放1200吨。
近年来,我省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作为经济提质增效、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年度目标,严格控制新增能耗,建立项目能评与地方节能“双控”目标挂钩的机制。
严控六大高能耗行业无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堰全市工业能耗连续5年下降;阳新娲石水泥、湖北三宁化工等一批企业,被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努力保障项目建设用能需求。我省实行用能预算管理,挖掘存量项目节能改造潜力,最大限度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腾出用能空间,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确保好项目合理用能。
市场主导让企业争相减排
在完善能耗“双控”制度过程中,我省高度关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省级组织开展两次用能权交易,累计成交190.5万吨标煤,成交金额1.093亿元。
10月2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一百天,湖北“碳资产大脑”高速运转,全力保障全国碳市场稳定运行。自今年7月16日开张以来,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亿元。
碳交易试点至今,湖北碳市场纳入332家控排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计成交量达3.48亿吨,成交额81.83亿元。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
湖北三宁化工近日以富余的碳排放权作质押,成功获得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发放的1000万元贷款,并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进行了备案。
三宁化工之所以能够使用碳排放权来做质押或交易,首先是因为企业已经实现了碳排放权配额的盈余,而这是通过一系列技改完成的。尝到甜头的三宁化工,也因此会有动力继续用于企业的低碳发展,以期获得更多的配额盈余。在湖北落地的这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也表明对于银行来说,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可交易的质押资产。
成立两只百亿级的“碳基金”,塑造“世界碳谷”新名片,创建“近零碳示范园区”,打造“碳中和”工厂,建立“碳积分”平台……当前,湖北刮起了一阵“低碳旋风”。专家分析,“3060双碳”目标下,随着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以及预定交易的开展和碳汇交易机制的逐步形成,碳排放或将成为覆盖能耗双控的调节机制。
节能降耗,正带来更大市场。10月22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在第五届楚商大会致辞中说,该集团正加大黄冈正泰产业园智能配电网建设力度,打造国内第一批“储能绿色智慧电网”的零碳示范园区,还在武汉新洲区投资建设全球最高电压等级的绿色高端智能电器产业园,这将成为正泰在华中产业布局的战略支点。(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