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了《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心态发生了相应转变,79%的毕业生想立即工作,51%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更稳定的工作,50%的毕业生希望可以发展副业或者灵活就业,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仍是最受欢迎的行业。

据了解,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在宁高校毕业生达27.27万人。受疫情影响,不少高校从3月初开始实行闭环管理,同时叠加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每年五六月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冲刺月”,遭遇“最难就业季”,怎样才能化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抓重点,努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中兴通讯(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6月12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访企拓岗”专场招聘会在学校主体育馆举行。此次招聘会是学校受上轮疫情影响时隔近3个月重新开放校园后开设的第一场招聘会,共邀请到53家企业线下参与,20家企业线上参与,吸引13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

今年研二的曹同学就读于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他告诉记者,受疫情封校影响,本学期大多数校外科研实验与实习都不能正常进行。尽管距离毕业还有近一年时间,考虑到当前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他还是来到招聘会现场提前观摩,为即将到来的暑期实习与秋招做准备。实习经历的缺乏引发了不少学生对自我竞争力的担忧。该校的许同学心仪的就业方向是光学工程师,然而这与她长期跟随导师做的软件研究项目并不匹配。同时,她表示,自己科研之外的实习经历也相对匮乏,在项目中的表现也不如其他同学,同组同学于近日成功获得进入某研究所工作的机会,更加加剧了她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与不安。

“疫情确实对我们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外地学生不能及时回校参加招聘会、学校封校时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参加用人单位的体检、签约等。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为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南京理工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周双喜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学校坚持“全员化、全局化、全程化、精准化”就业工作思路,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助推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了2022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2022届校园线上双选会等线上招聘活动,邀请招聘企业5155家,提供岗位17万余个。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实施了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书记校长带队走访百家国防重点单位、采编百名优秀校友事迹、新建百家就业实习基地,并安排辅导员去重点单位挂职,了解用人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进一步开拓学校就业市场。三是加强精准就业指导与推荐,通过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提升学生就业力,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库,组织就业能力提升线上训练营,为未就业、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信息,指导学生投递简历和面试,直至就业。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学校为此次不能到现场参加招聘的企业架设了平板电脑、耳机等设备,学生在现场扫描对应企业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网络面试平台提交个人信息并等待面试。“这套‘E面试’系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既方便了用人单位,也方便了求职的学生,有效避免了任何一方因人员流动限制无法到达面试现场的情况。”周双喜表示,当日招聘会的现场效果已然超出他的预期。

多举措,一校一策“宁聚”人才

学生就业有困难,人社部门怎样保驾护航?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有效破解堵点、痛点、难点,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南京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围绕“最难毕业季,人社再发力”,面向高校毕业生实施“宁聚”十项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今年4月下旬以来,南京市人社局分片区与高校、企业开展会商交流,会同各在宁高校组织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调查,为校企对接和人岗匹配提供支撑,并加强与各在宁高校常态化联系和实时互动,动态更新毕业生落实就业情况、当前各类备考比例、毕业离校安排等,据此“一校一策”与高校对接组织开展小规模、精准化、订制式的校园招聘。其次,为破解求职“面对面”受限难题,南京人社部门积极探索创新“见面不接触”的面试方式,搭建“玻璃屏”面试间,运行“面试直通车”,以见面不接触的形式实现线下真人安全面试,并持续做好“直播带岗”和“云宣讲”“云招聘”“云对接”“云面试”等线上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参与和供求双方互动,务求实效。针对有意向的毕业生,南京市及各区人社部门积极联系对接,排定相关线路,组织学生分批次实地走访园区、企业,并对过程中有意向留企就业或见习的学生积极协调予以接洽安排。

此外,南京还实施“助宁创业行动”。人社部门结合高校毕业季同步开展第十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对获奖项目和创业者对接落实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及南京市D、E类人才待遇等政策,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投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政策扶持,落实“0租金”场地或场租补贴、开业补贴、创业成功奖励和带动就业奖励等,鼓励大创园、留创园为“拎包入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解决居住等实际问题,对入选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并落地的项目给予10万元~50万元资助。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已组织1300余家企业近3万个岗位需求走进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24所在宁高校开展51场线下校园招聘,其中6月份排定线上线下招聘共154场,全面助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

定目标,提前规划方能有的放矢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应届生们应该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企业招聘专员。江苏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施经理表示,学生进入职场时不用过于担心欠缺实践技能造成孤立无援,单位会安排专门的导师进行独立培养,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一名正式员工的转变,他们真正看重的还是学生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学生需在大学期间对自己就业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在大学期间为此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比如考取有含金量的证书、参加对口的社团等,以此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女士告诉记者,公司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略有区别,研发类岗位需要应聘者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生产类岗位需要学生具备能够适应流水线倒班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销售类岗位则需要学生拥有在销售业绩不那么好的情况下能经受住挫折的韧性。“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刚来我们这儿时都像是一张白纸,只要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她也坦言,虽然企业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但现在学生就业的意愿似乎在降低,举办的网络宣讲会的效果也不如预期。

针对当前学生在就业时展现出的焦虑心态,智联招聘项目管理与交付服务中心高级经理李军表示,应届生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虽然互联网企业因其高薪属性充满吸引力,但其中许多部门项目制的组成特性使得其稳定性相对不足。在就业竞争中,学生也不必妄自菲薄,患得患失,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瞄准心仪的企业去研究了解,并在面试中把自己在项目中所作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贡献客观描述出来,让面试官知道自己是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工作是能从一进入职场干到退休的,对于还没有进入职场大门的学生们来讲,所谓的‘害怕’‘感觉’‘可能’都是很虚的,现在把所有的工作围绕为进入这扇大门做准备就好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