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纳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聚焦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撑腰“敢为者”树导向,把握选人用人“风向标”。阿里地区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政治要求,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采取“一人一册、即时记录、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和“一动一议”联合会诊方式,建立政治素质纪实档案。坚持干部到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2022年以来,提拔任用和晋升职级的干部中,县乡干部95人、占68.35%。褒奖实干成功者、支持积极改革者、鼓励勇于探索者、淘汰怠政失职者、惩办违法乱纪者,2022年以来,提任实绩突出干部72人,对1位履职不力的乡镇干部予以免职,重新任用处分期满且表现优秀的县级干部3人。坚持分类储备、分层培养,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中央部委和援藏省市挂职锻炼,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到自治区18家对口行业部门重点职能处室跟岗锻炼,选拔任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全地区“85后”县处级干部增加至42人。

识别“能为者”建机制,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阿里地区坚持向考核要动力、用考核出实绩,制发《阿里地区各县和地直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并区分各县与地直部门、农区县与牧区县、边境县与腹心县,分类设置共性和个性考核指标,推动考核工作从“一把尺子”向“量体裁衣”转变。将日常督查与年度考核紧密衔接起来,日常跟踪了解各县、各部门工作进度,在年度考核环节,组建考核小组深入实地,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多维度印证考核结果,真正考出实绩、考出干劲。坚持考人与考事、识人与用人相结合,按照参加考核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数的30%和25%的比例评定优秀等次,做好奖优罚劣、治庸治懒、追责问责。

鼓劲“真为者”办实事,巧打政策激励“组合拳”。阿里地区坚持从干部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最期盼的事情着手,切实解决干部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涉组涉干领域“土政策”专项清理,集中清理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土政策”5项,落实干部职工住房、就医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保障产假、休假等福利待遇,为去年因公未休假的干部兑现补助金545.35万元。考虑高海拔地区干部身体状况、工作年限等因素,建立干部轮换交流制度,2022年以来,调整26名长期在高海拔县乡工作的干部到海拔较低、环境较好的县或地直部门工作。通过组织调动、岗位交流等渠道,解决80名干部职工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逐级负责,主动与分管部门、基层联系点干部谈心谈话,巩固干部勤于担当作为的思想防线,2022年以来,共与1744名干部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

护航“勤为者”抓健康,织密干部保健“安全网”。阿里地区始终把干部保健工作作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基本保障,让广大干部以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态投身于阿里发展建设。依托对口援藏支持,在援藏省市重点医疗机构开通阿里干部就医“绿色通道”;用好本地医疗资源,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藏医院签订就医“绿色通道”协议书;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推进“阿里干部职工保健与慢病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构建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先考虑极高海拔、偏远边境等条件艰苦县乡干部,每年组织1至2批干部赴低海拔市地进行短期疗养。加强和改进体检服务,制定体检套餐4类7种,对偏远乡镇干部开展“上门”体检服务,确保干部体检率达95%以上。开展“健康讲堂”进机关、走基层活动,编发《高海拔干部心理健康知识读本》,普及高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知识,增强干部保健意识。联合阿里地区卫健委,开展高海拔地区干部工作年限与身体健康状况比对研究,加强对干部身心健康状况的掌握。

服务“想为者”强保障,栽下舒心环境“梧桐树”。阿里地区把改善干部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拴心留人、激发干劲的基础性工程,为干部营造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推进机关食堂标准化建设,加强机关食堂经费保障,采取共建、独建等多种方式运营机关食堂,及时下拨37个乡镇和28所偏远乡镇学校干部职工食堂配套补助金。持续实施供暖供氧“双供”工程,5个县、14个乡镇实现集中供暖,6个县、30个乡镇实现集中供氧。在13家地直单位实施弥散式供氧试点项目,有效降低高海拔缺氧对干部身心健康的影响。实施饮水净化、通水通电等系列民心工程,解决偏远县乡干部职工“吃水难、吃菜难、用电难、洗澡难、出行难”五大难题,每年实施一批职工周转房、职工之家等项目,进一步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