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藏多地时常出现暴雨、大风等天气,内涝、泥石流等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西藏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表现在哪些方面?今年,西藏又有哪些举措来防御地质灾害?在汛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对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建,为大家一一解答。
今年汛期预计9月底结束
根据《西藏自治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气象部门天气预报,西藏2023年汛期从5月开始,预计9月底结束。徐建介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强降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高发期,也是西藏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藏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徐建介绍,西藏地域广,地貌多样,地质环境复杂,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点多面广、成灾快、危害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中,藏东南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及地震易发和影响等构造侵蚀强烈地区是西藏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育区。
“另外,川藏铁路、拉林铁路、318国道、219国道等重要干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矿山开采区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徐建说。
提前部署做好防范工作
2023年,西藏有哪些举措来防御地质灾害?徐建介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汛期带来的地质灾害。汛期来临前,西藏全面部署了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重要区域、关键领域和重点时段;联合气象部门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建立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报送和临灾避险应急处置工作;持续开展白格滑坡和色东普沟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风险研判和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实施普适型监测手段对1000余处隐患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生险情,通过多种方式及时通知当地群众立即撤离,实现了“人防+技防”双管控。
2023年的举措与往年有何不同?徐建说,今年汛期,西藏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特别是藏东南地区。入汛以来,西藏启动了西藏东南部地区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1次、Ⅳ级响应2次,提前部署做好防范工作。建立联动机制,组建地质灾害机动防御专家组提前进驻地质灾害高发区,对重点地质灾害、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基础设施、山区农村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巡排查和指导工作。
持续推进综合防治体系
徐建表示,2023年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完成了320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设备安装及并网运行,进一步织密“人防+技防”的监测预警网,提升了预警预报能力。同时,开展了8处1:1万重点场镇精细化调查、10个县域遥感早期识别和现场验证项目工作,为指导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划、隐患点精准管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17处,避险搬迁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55户275人。开展了昌都市江达县金沙江白格滑坡应急专业监测预警项目,对白格滑坡的险情进行了有效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提升了白格滑坡风险预警和研判的能力。
同时,2023年以来,全区共发布气象风险预警190次,共派出专家组或技术组1099人次,巡查、排查14079点次,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险情和隐患162处,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指导。
在汛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徐建提醒:地质灾害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特别是在强降雨时段、区域,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安全防范,做好临灾避险,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并远离沟道、高陡边坡、陡崖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