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建设,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国内在建最大跨度悬索桥——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主塔全部封顶,下一步将进入主桥索梁施工。

主塔高、难度大:混凝土泵送至260多米高空封顶“擎天立柱”

“此次封顶完成的北主塔全高263.8米,相当于88层楼高。这么高的主塔也为项目施工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中铁大桥局仙新路项目部技术总工王铮介绍,由于混凝土受天气、季节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混凝土能顺利泵送至200多米的高空,他们优化季节性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要求、降低水化热的同时,使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从而降低堵管风险,确保完成高塔混凝土垂直输送。项目部创新设计了桥梁全自动喷淋养生工艺,通过依附于主塔爬架的喷淋系统对每节塔柱顶面及侧面喷射水雾进行保湿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3月14日北主塔第一个劲性骨架的组拼安装至今,中铁大桥局仙新路项目部一方面通过积极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手段优化调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白+黑”轮班工作制度及精细化拆分施工工序将大桥施工计划细化至月、周、日的做法,倒排工期,严格按照节点计划推进施工生产,先后克服了新冠疫情、超历史最高水位的特大洪水等影响,最终安全高效地在长江上筑起了又一“擎天立柱”。

下面还有更难的:600吨重“N”字结构如何送上200多米高空

“这还不是最难的,预计9月份,我们将进行主塔上的‘N’字造型施工,这个部件总重600吨,分3次吊装,难度很大。”王铮告诉记者,“N” 字造型是仙新路长江大桥的标志设计,构思来自于“南京”的首字母。这个构件总高60米,宽20米,长10米,即使分成3次吊装,每一次的体量都非常大。以一辆小汽车重1.5吨来计算,这个部件的总重相当于400辆小汽车。“因为很重,吊装中不能出现一点偏差,包括风力风向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南京市公建中心桥隧二处副处长冯斌介绍,在各参建单位的合力攻坚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项目进入缆索系统施工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采用外径65米圆形地连墙基础的南锚碇近日也已完成锚固系统安装和锚块、散索鞍支墩施工;采用平面尺寸70×50米沉井基础的北锚沉井已完成锚固系统安装和散索鞍安装;引桥波形钢腹板悬浇梁已完成首跨合龙;乌龙山隧道主洞正在开挖;两岸接线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10分钟跨越天堑,仙新路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免费通行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是连接主城区与国家级江北新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纽带,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主跨1760米,主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大桥预计2024年建成,建成后将免费通行,从栖霞区至江北新区的最快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大桥的建成不仅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也将极大缓解跨江交通压力,对于提升南京首位度,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战略,实现南京拥江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干线过江能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小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