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管仲简介(管仲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管仲简介(管仲的生平和主要事迹)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管仲简介(管仲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争霸,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其中最受人们敬仰的就是管仲,管仲一生辅佐了两任君王,在齐桓公时期,因为过人的学识和犀利的政治目光,在齐国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将齐桓公辅佐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关资料图)

管仲的治国能力有目共睹,后世也有人说管仲虽然治国本领强,可是却不懂“礼”数,评价褒贬不一,总体来说还算是个奇才,连孔圣人都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图1

管仲在齐国行政上的改革

既然说到管仲,不得不说他在辅佐齐桓公的时候,给齐国上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改善了齐国的现状。当时齐桓公欲取代公子纠而称王,继位之后,齐国的经济衰退,国势不稳,于是在鲍叔牙的推荐下,封管仲为丞相,辅佐治国。

改革是多方位的,如果要整体提升国力,一定是从多方面入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这就需要一个有智慧和眼光的人,其实管仲之前是辅佐公子纠的,在公子纠失势之后,就转向齐桓公,齐桓公心里是存有芥蒂的,但最后还是被管仲的才能折服。

图2

首先是对城市规划上。对齐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进行重新规划和整顿,把整个齐国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有6个是工商乡,15个是乡,士乡就是齐国兵力的主要分布地区,给齐桓公分配了五个乡作为中央集权管辖。

其中高子和国子二人分别分配五个乡,一共是21个乡,在政事方面,制定三官制度,工业上设立三族,商业上设立三个乡,为主要经济发展区,川泽事业上设立三虞,在山林事业上设立三衡。这就把齐国的政商两大块整顿出来了。

在管理城市方面,除了皇城之外的地方,每30户人家设立为一个村,每一个村任命一个村长。十个村为一个镇,每个镇子任命一个镇长。十个镇为一个乡,每个乡在设立一个乡长。三个乡作为一个县城,每一个城任命一个县长。

图3

十个县城作为一个属,每个属在任命一个大夫。这样全国一共有五个大夫,每年到了年初的时候,五个大夫就要向齐桓公禀报当地的情况,这个方法就是用来评判这些大夫对当地管辖的好坏,如果管辖出现问题,朝廷可以及时商量对策。

管仲在齐国经济上的改革‍

在经济上,管仲首先从税收方面进行了改革,他提出要根据农民土地质量的好坏来决定要征收多少赋税,也就是“相地而衰”。这是一项比较人性化的政策,对于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另一方面也积极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当时管仲制定的规则在齐国得到推行,《大匡》中也有相关记载,通俗点说就是:以后每两年征税一次,在大丰收的那一年征收十分之三的赋税,收成还行的年头就征收十分之二的赋税,收成一般的年头就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灾荒年就不征收赋税了。

图4

这制度就十分人性化了,说明管仲也是个重视农桑的丞相,这一改革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毕竟民以食为天,农业进步了,人们不缺粮食了,国家没有难民了,国库也不再紧张,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国力慢慢地提升了。

在农业上,把国家的土地折算后分配给农民耕种,每家每户算一个经营户,意思就是国家的田分给百姓种,有了收成按比例和国家分红。之前都是农民种地,国家为劳动力付费,现在变成了农民种地,农民和国家一起分享收成。

在促进农民耕作积极性上,还设立了奖励制度。收成高的家庭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为了保护农民的心理,不让生产比较奢华的产品,坚持以民为本的政策。管仲对农林牧渔这一块十分上心,一系列改革也使管仲的群众基础坚实起来。

图5

在农业得到发展的同时,管仲根据当前齐国的实际情况,鼓励发展手工制造业和商业。这一些系列的经济发展手段,直接使得齐国的经济在当时诸侯各国中遥遥领先。不得不说管仲真是个多方面的人才,是发展经济的能手。

在管仲的经济策略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对盐和铁的政策规定,首先是明确地向国民展示,盐和铁皆为国有资源,要有政府直接监管,农民可以生产,但是要通过政府的渠道统一制作,统一销售,所有的制铁业和制盐业不能私立作坊,要按官方分配的场合生产。

其中在铸铁业上,明确铁矿为国有之后,还是和农民进行合作生产,百姓也可以自己承包铁矿,自己开采,然后赚来的钱和国家“三七分”,这也变相的减轻了政府生产的压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百姓增加了就业机会。不仅跟百姓合作而且还严格控制价格稳定市场。

图6

这是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不仅重视农桑,还重视百姓的福祉,管仲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取之有度,想要百姓臣服与齐国,就必须体恤民意,懂得百姓的难处和需求,对症下药,要比用武力强行镇压得到结果的好,百姓幸福指数高了,生产力自然就上来了。

管仲所推行的这些扶持经济的策略,在现在社会看来是很符合发展规律的,思想也是很超前的,其中重视农桑这一块,在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政策,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

管仲在军事方面的改革

军事方面自然就体现在军队改革上。因为管仲重视百姓,所以也善于利用兵农之间的关系,管仲规定:齐国范围内的家庭,五个家庭算作一个轨,每个轨任命一个长官,十个轨算作一个里,每个里在任命一个司长,四个里算作一个连队,每个连队任命一个连长,十个连队算作一个乡,每个乡在任命一个良人,由良人统一管辖军队。

图7

到了作战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人参军,五个人称为一个轨,在任命一个轨长领队。一个里成员50个人,五十个人作为一戌,司长领导。一个连队200人,作为一卒,连长带领。这样一个乡就有2000人了,成了一个旅,良人直接领导。

5个乡就有一万人了,可以设立一个元帅了,10000人就成一个军团了,有元帅领导。这一一层层的设立一层层的管辖,不仅便于军队的管理,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把军队高度集中起来,在齐国,齐桓也是元帅之一。

图8

自古以来打仗的时候都经常说“擒贼先擒王”,“弃车保帅”等等。这个制度的推行就是以将领为主,还把军队各部门都互相联系在一起,作战起来也方便指挥。不打仗时,就组织部队去丛林里打猎,以此锻炼士兵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在管仲的改革期间,军民的关系高度融合,为了保护百姓,不允许轻易搬家,乡里乡亲要挨着一起,这一即使出现问题也能互帮互助,大家互相熟悉之后,即使在晚上打仗,也能精确地分辨出敌我。在弥补军需这一块,还可以以军需之物顶罪。

因为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在经济上迅速腾飞,在军事上兵力大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富民强的局面,齐桓公也被管仲的治国本领折服,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改变了微弱的国势,直接跃身与“春秋五霸”的行列里。

图9

管仲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齐桓公对于振兴齐国的坚定意志,这是作为君王的基本职责,善于用人也是管仲能有机会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二人相辅相成,虽然说管仲一生侍二主,百家对管仲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说管仲不仁、不礼、不忠诚。可是在管仲的改革下齐国,国富民强,称霸于诸侯各国,功不可没。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因为管仲的辅佐,齐国称霸,百姓至今也深刻享受管仲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图10

再加上管仲在军事上的改革,提高了齐国的军事实力,也提高了战士们战斗力,才使得齐国称霸诸侯,并且齐国还极力保护小的诸侯国,使得中原的其他诸侯国没有被当时的少数民族侵犯和占领,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了中华文明,使得中原没有覆灭,传统文化没有被改写

小编认为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还是积极地,正面多余负面,但是时势造英雄,时代在不停地变迁,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地变化,只要能让国泰民安,就是百姓的福报,国之幸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