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额外负担亦称“税收成本负担”或“税收拖累”,是指课税除了给纳税人带来正常的经济负担之外,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产生的不良影响。即: 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税收的额外负担如何产生?
税收超额负担是超过政府所征集的税收收入而形成的社会净福利损失。国家课税后,会直接减少纳税人收入,不可避免地对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国家征税后增加的社会效益,小于将相应税款留给纳税人而增加的效益,则税制就没有效率。与此相似的,如果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也是没有效率的。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
影响超税负担的主要因素
1. 税率
2.需求弹性
拉姆斯法则:tX /tY=eY / ex -- 不相关产品之间
3.税收方式
征税范围:普遍 税收中性 主体税、主体税种
税率结构:统一税率
拉姆斯法则:t=△X/X=△Y/Y ―― 所有产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