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后,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设置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权益投资比例最高可达45%。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的提升,无疑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短期内资金流入或不明显,但是长期来看,有望为市场带来千亿元量级增量资金。
增量资金规模可观
从当前险资运用情况来看,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投资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投资0.54万亿元,占比2.76%。
“《通知》规定根据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投资比例设七档,最低15%,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而根据今年一季度末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接近250%,并考虑到偿付能力充足率与公司规模有一定关系,根据新政策估计保险业整体的权益类投资的上限在37%左右。”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权益类投资占比可以增加约14个百分点,而当前保险投资总额在20万亿元左右,因此预计权益类投资可以略多于1万亿元。
不过,由于这部分权益类投资并非全部进入资本市场,从一季度的占比来分析,资本市场能够获得其中近一半的资金。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保险公司投资权益之前的比重情况来看,比例放开后,权益投资这部分的增量有望千亿元量级以上。
监管层年内多次鼓励险资入市
近年来,监管层对中长期资金典型代表的险资入市持明确的鼓励态度,银保监会今年以来也多次发声。银保监会在年初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3月17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要理性看待境内境外金融市场波动,鼓励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增加价值投资。随后在3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深化保险资金市场化改革,允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资产匹配度较好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超过30%上限。此外,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于6月18日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
不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相对而言规模较小。对此,陈雳认为,保险资金通常对资金回报的安全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在配置比例分布里面,除了权益以外,债券等类固定收益投资其实占比更高。从投资风格上来讲,险资更重视中长期的价值投资,以及对股票的规模大小、流动性要求比较高,很少去追高一些纯题材炒作、市值小的股票。
“一方面,虽然险资在权益类的投资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同时在市场较好的背景下,能为其带来超额投资收益。但是随着权益投资占比的提升,或将会加大险资的投资风险。在市场行情不好的背景下,会为险资带来较大的收益波动。”李湛认为,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根据其自身的资金性质,更偏向于收益确定,风险可控的投资,因此,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占比较小。
助力资本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
当前,保险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第二大长期机构投资者,险资股权投资范围拓宽、权益投资比例增加也有助于提升机构化程度,强化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价值投资风格,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尽管受疫情影响保险公司保费增长放缓,但是保险业务仍在增加、保费也在增长,有必要为其负债找到合适的资产投资。”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保险资金具备长线资金的显著优势,适合投资一些优质的上市公司。此次《通知》在配置策略方面,明确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市和非上市权益类资产风险特征,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强化投资能力建设,重点配置流动性强、业绩较好、分红稳定的品种。”因此,在李湛看来,优质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各个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和有潜力的公司将得到长期青睐,有助于让市场更加健康稳健发展,吸引投资者长期的关注和投资。同时,这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开放,通过完善资本市场规则制度,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
陈雳认为,由于保险资金的配置特性,增大其入市比例将起到股市稳定器作用,尤其对于一些龙头型的优质蓝筹股等是比较直接的利好,对低估值的周期板块和强主题的科技板块也会有直接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