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这是自2016年首次发布以来的第六份年度报告。报告认为,在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因疫情影响而出现显著回落的情况下,考虑到宏观经济可能出现的强劲复苏,预计2021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有望达到10%-15%;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报告认为,2020年,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疫情对不同领域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明显不同,使得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突出。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7.8%;共享住宿、共享办公、交通出行等需要通过线下活动完成交易闭环的市场规模同比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9.8%、26%和15.7%;生活服务领域同比下降6.5%。
报告指出,共享型服务和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提升经济韧性和活力的重要力量。从共享型服务的发展态势看,2020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36.2%,同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16.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6.7%,同比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2020年人均在线外卖支出在餐饮消费中的占比达16.6%,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人均网约车支出占出行消费比重为11.3%,与去年基本持平。人均共享住宿支出在住宿消费中的占比4.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疫情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离不开一系列保就业政策的实施,也得益于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测算表明,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平台企业员工数约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
报告提出,2020年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在业务布局、营销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亮点纷呈。一是企业服务市场成为竞争新战场。越来越多的共享平台由过去以C端消费者业务市场为主向B端企业服务市场拓展。平台企业发展重心的转变也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二是共享经济与网络直播营销深度融合。共享平台成为网络直播营销的重要应用场景和舞台;网络直播营销使得平台交易过程更加视觉化、情感化和互动化,消费意愿及用户粘性得以增强。三是共享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发展。共享制造的优势在抗疫时期得到凸显;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大资源开放共享力度,以平台产品开发与运营为核心,创新服务模式,整合资源赋能创新创业,尤其是中小微加速发展。四是大型平台企业的生态化扩张进一步加速。通过以主营业务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或横向拓展至更多其他领域的方式,持续打造和完善平台生态。但随着扩张的加速,对于大型平台涉嫌垄断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报告分析认为,我国共享经济领域量身定制的监管制度持续完善。一是过去有碍新业态的制度性障碍取得重要突破。共享医疗是疫情刺激下制度创新步伐加快的典型领域。面对突然激增的诊疗压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我国在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医疗服务异地结算、电子处方流转、探索推行互联网医疗首诊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针对新业态发展中的问题,监管力度也在加大。2020年我国针对大型平台的竞争行为、网络营销和交易行为、个人信息保护、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网络保护等方面加强监管和规范。
但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共享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型平台对市场支配地位不当利用、数据独占、垄断性扩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市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大型平台企业“跨界”提供金融服务日益普遍,带来了有效监管困难、用户权益可能受到侵害以及金融风险处理不当而引发社会风险等潜在风险和问题;流量造假、流量劫持等基于流量的恶意竞争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如何对共享平台上集聚的海量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保护等,都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