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麻辣粉”如期而至。9月15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9月15日MLF到期的续作),期限1年,利率2.95%,与此前保持一致。
MLF等量续作
从MLF操作量上来看,因当月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此次操作后,央行实现对MLF到期量的完全对冲;另在操作价格方面,利率仍为2.95%,与上月保持持平,已连续18个月未发生变化。
不过,MLF此次操作规模略高于市场预期。相较于8月的缩量续作,9月MLF等量续作,在业内看来,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央行转向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正如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8月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在下行,8月社融规模也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在此背景下的宽信用政策的必要性加大,信贷扩张任务加重的商业银行中的长期流动性不能再有明显掣肘。综合考虑下,等量续作MLF,及时对冲流动性风险是较为合理的。
“9月的银行流动性仍然面临扰动因素,政府债券发行继续加速、信用重回扩张、财政集中支出都可能导致流动性趋紧。”陶金补充道,因此,央行对冲流动性收紧因素的意愿也较为充足。
逆回购量增价平
除了MLF操作外,当日央行还照例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2%,与此前保持一致。对于新一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评价道,“央行本次操作的明显特征是量增价平、长短结合”。在他看来,应对MLF到期、专项债发行、季节性等短期扰动因素,央行工具箱丰富,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无虞。
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在市场资金利率走势上也有所体现。正如9月15日的数据显示,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期品种多数下行,其中隔夜Shibor下行15.9个基点报2.137%,7天期下行6.7个基点报2.213%,14天期下行1.7个基点报2.336%。
基于MLF的锚定作用,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按照以往惯例,本次央行维持MLF利率稳定,预示9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偏低。
“MLF利率保持不变,因而本月LPR也将大概率保持不变。”陶金称,MLF和逆回购等政策利率是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的中枢,根据近期央行多次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政策利率在短期内的调整空间很小。
陶金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存在中上游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手段可以通过扩大信贷供给、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利用窗口指导等手段进行结构性降息)等手段来实现,因此总量层面的降息可能性较低。另外,继续深化利率传导机制改革、LPR定价的继续推广都可以降低实践中的加权利率水平。
灵活适度
针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9月初央行官网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指出,后续在继续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展望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周茂华称,从目前内外环境看,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一方面采用多种工具灵活调节,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就业、促内需,推动经济重返平衡可持续复苏轨道。
陶金则持更为保守的态度。他认为,到四季度,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全面降准的必要性应该是增加的。一方面,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对信用扩张有保障,另一方面,若不开展全面降息,降准也能够起到降低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作用。同时,当前货币政策强调前瞻性,降准也可能提前到来,在经济明显下行之前开展新一轮降准。
“尽管此次央行等量续作了MLF,但未来流动性仍然面临扰动因素,不过,也不排除央行在未来的对冲政策偏保守,后续仍然有必要谨慎看待资金面的宽松程度。”陶金说道。(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