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科技的后续监管,央行再次重磅发声。根据央行官网最新披露,央行行长易纲在9月18日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的开幕致辞中,肯定了金融科技有效助力普惠金融的多个突破,但也直言中国金融科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并重申要断开支付工具的不当连接、强化反垄断、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等。
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
当前,中国金融科技步入快车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区块链等技术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各类金融科技产品和工具应用也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正在大幅提高。
“2015年至2019年,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复合增长率达75%,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目前,中国的存款、取款和汇款几乎都实现了实时到账。网上消费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方便。”易纲说道。
易纲特别提到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基本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提升。此前,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着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但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较低,可为这些客户提供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
同时,易纲也从金融科技改善小微贷款、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有力支持防疫抗疫等多个方面对金融科技发展表示了肯定。
具体来看,金融科技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服务。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审批、风控等信贷全流程的数字化、线上化,具有服务速度快、风险控制准、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减少了对抵押物的依赖,较好满足了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今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00多万户,有效促进了就业,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近30%。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易纲称,运用卫星遥感、电子围栏、区块链等技术可动态监测农林牧渔等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推动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可得性,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针对农民“数字足迹”缺失等问题,还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从而有助于扩大信贷覆盖范围。
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易纲介绍,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超7100亿元,不良贷款率整体可控。总体来看,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在有少量财政贴息的情况下,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可持续。
再提支付跨产品金融风险
肯定中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易纲也指出了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
例如,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保险、小额信贷、基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提高了金融风险跨产品、跨市场传染的可能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的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等。
众所周知,在过去数年的互联网消费发展阶段,支付成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其通过覆盖大量支付场景,聚合巨大的流量,再通过连接其他金融产品,进而流量变现。但这种模式也被监管多次提及“存在潜藏重大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底,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便曾公开表示,要特别警惕围绕支付业务大搞金融产品的嵌套,避免杠杆率持续攀升、风险跨市场传染、底层资产无法穿透、资金流向无人知晓、风险资产规模无法统计、风险因素持续累计等重大风险隐患。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也分析其中多个隐患。一是尽管各单项金融产品均已实现牌照化运营,但产品间交叉销售密切,易形成风险跨产品线传导;同时,这类金融科技公司在与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介入了重要甚至核心风控环节,易导致实质性金融风险聚合于少数几家互联网平台。
此外,金天指出,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风控算法更多是基于个体行为解析,对于长周期、系统性风险的控制能力仍然未知;若互联网平台形成自建生态体系,彼此相互割裂,产生一个个数据孤岛,不利于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进行整体把控,也不利于行业内外相关主体对数据资产进行更高效合理的使用。
如今,移动支付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的流量入口,各路互联网巨头纷纷收购支付牌照,整合现有金融业务,完成内部数字化转型,另外也试图借助支付入口的高频优势,完成金融增值服务的产品布局。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这些市场现象能助力金融普惠,但随着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多样性也容易超出监管框架,一旦风险控制不足,特别是集中度过高容易引发连锁金融风险。
此外,易纲也指出,金融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原有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
其中,中小银行自身资源有限,只能依赖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平台进行客户维护、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可能导致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获客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减弱。
易纲称,应关注对大型科技公司依赖度上升对中小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服务的集中度过高带来的操作风险和网络风险。中国有超过4000家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变革将给其金融服务、银行存款等领域带来挑战。
打破“赢者通吃”局面
“中国监管当局也在努力平衡好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针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多项风险挑战,易纲也给出了后续监管的多个方向。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要求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二是强化反垄断,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推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封闭场景,充分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三是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合规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保险、基金等业务。
易纲表示,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平台企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在业内看来,从近期监管动向看,头部互联网平台“赢者通吃”的局面亟待打破。正如金天看来,“以蚂蚁集团为例,即便短时间内不会完全分拆,但有望实现其支付业务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适度隔离,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推广数字人民币和加强支付业务管控创造更有利条件”。
针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后续发展,王蓬博则指出,机构一是要注意消费者的隐私保护,特别是现有阶段,如何完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一个重点。后续,建议在保证合规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用户软性服务和产品创新上,尤其是居于产业链C位的公司,要尽量扶持带动整体产业链共同发展。(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