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美药业案件的一审判决对外公布,康美药业5名独立董事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连带责任,赔偿金额之高,实属业内首例。康美药业案件爆出后,不少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接连离职,引人深思。同时,也掀起了上市公司咨询董责险的热潮。
独立董事被判承担连带责任
11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5.2037万名投资者共获赔约24.59亿元。其中,康美药业5名独立董事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连带责任:
三人承担10%连带责任、两人承担5%连带责任,合计赔偿金额最高约3.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5名独立董事,一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副主任会计师,其他都是各个名牌大学的教授、博导。从康美药业2020年财报来看,独立董事年薪并不高,平均一个月仅一万元左右,如此低的薪酬却要承担起上亿元债务。
本次独立董事被罚与2018年康美药业被爆出300亿元财务造假案有关。财务造假消息爆出后,迫于压力,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表示由于一系列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导致存货少计195亿元;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多计89亿元,导致货币资金虚增299亿元。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ST康美公司连续3年财务造假,涉案金额巨大,持续时间长,性质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独立董事设立初衷是为了能够客观地监督经理层,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当股东和管理层发生利益冲突时,独立董事站在中小股东的立场上,对管理层置疑、指责和建议。
然而,从独立董事制度成立以来,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内资本市场几乎变成了“花瓶”。原因在于,一些专业人士兼任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但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或者欺诈上市的问题,也只是投资者承担损失,独立董事几乎是不受影响。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件,引出一系列问题。作为长期处于花瓶摆设状态的独立董事们,也难逃巨额赔偿的压力。人均上亿的连带巨额赔偿金额,即使上市公司每年给予独立董事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薪酬待遇,也无法弥补这一巨大损失。”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
多家公司独立董事“出逃”
康美药业案件的判决,让独立董事一度被称“高危职业”,人均上亿元的连带赔偿责任,引发了一轮独立董事“离职潮”的出现。
11月29日,首钢股份称收到独立董事杨贵鹏的书面辞职报告,杨贵鹏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的相关职务。恒泰艾普也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独立董事蓝贤忠及证券事务代表池洁提交的辞职申请,二人均表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独立董事职务。
据了解,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可见独立董事的职位设置很有必要。数据显示,A股市场有超过4631家上市公司合计提供约1.39万个独立董事职位,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三名的独立董事。
康美药业案件判决后,截至11月27日,11月合计有49家上市公司,共有54名独立董事离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有54名独立董事宣布离职,虽然与13900多名的独立董事数量相比,只是很小的占比,但此次康美药业的案件却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业内专家表示,从康美药业案中可以看出,独立董事并非那么容易,稍有不慎将要承担较大甚至巨大的责任,以至于其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见状纷纷离职。
“带火”董责险
康美药业案件判决公布后,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独立董事巨额连带责任给上市公司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促使董责险投保率、投保额度上升。
据了解,董责险是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及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该保险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的不当行为可能引致的责任风险,减少民事赔偿责任给公司经营活动造成的压力,确保董事及高级职员的人才供给,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赔偿保障。
数据显示,在全国4300家左右A股上市公司当中已有超过650家投保董责险,投保率约15.1%。已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超过50%的最高保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或以下。在新《证券法》施行后,2020年全新采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已经将其保障额度提升至5000万至1亿元人民币。
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险种核心是公司职责履行者的“不当行为”,故意及恶意行为等均不在被保险的范围内,不当行为和故意行为应区别对待。
同时,即使投保了董责险,一旦赔偿金额过大,董责险未必可以完全覆盖巨额的赔偿金额,剩余赔偿金额也让独立董事感受到压力。
某财险负责人称,面临可能数十亿潜在赔款,独立董事必须考虑是否在同意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委任前要求上市公司为其投保保险。
此外,为了防止道德风险,有保险业人士表示,建议除进一步强化监管之外,在承保和赔付条款上可以进行特别设计。比如,在承保环节,董责险要由上市公司与高管共同出资购买,且高管出资不低于一定的比例;在理赔环节,董责险在免赔额以外规定一部分损失由高管自行承担,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强内控,规范高管行为,防止重大过失。(宋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