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月24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并有一定超收。
报告显示,受经济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带动影响,在有效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全国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11.8%、15.4%、15.4%。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部门不断创新实施宏观调控,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普惠金融规模,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留住青山、赢得未来。报告显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减税降费措施有力落实,2021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报告指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已全部下达到省级,省级财政分配省本级使用1万亿元,下达市县1.8万亿元。各地通过直达资金安排项目超过43万个,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95%,支出进度明显高于一般预算资金。
地方债方面,2021年,全国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5万亿元。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累计发行3.43万亿元,占下达额度的98%,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资金全部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其中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较好保障了地方合理融资需求,有效发挥了专项债券“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报告指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财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六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 (严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