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雄飞 钟微
编辑/叶丽丽
提到新能源,会想到什么?
(资料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蔚来CEO李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等大佬都曾思考过,并且都基于想要创造一个无污染、每晚能看到星空的期望一同走上了各自的新能源造车之路。
同样是抬头看着星星,有人看着星星却想到了脚下的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充电也成为消费者为车辆补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此充电桩行业也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2014年前后,随着星星充电、特来电和E充电等众多充电桩玩家诞生起来,整个充电桩行业也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发展起来。
虽然行业玩家众多,行业发展也较快,但到了2020年依旧有很多消费者对车辆充电这件事抱怨连连,认为充电桩太少和充电时间过长。而这背后反映着充电桩建设上发布不均、充电桩布局不足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充电桩行业中一些玩家尝试通过渠道创新和技术迭代来进行解决,这其中就比如以星星充电为主的玩家们。
星星充电自2014年成立后,一边通过推出和建设更多类型的充电桩,来满足消费者的充电需求;另一边,基于物联网技术推出了“云(平台)、管(充电场站)、端(硬件设备)”的管理模型,让充电这件事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此外,星星充电在成立之初,就喊出了要成为“能源入口”的愿景,以至于在满足行业更多需求的同时,也参与到了充电桩行业诸多标准的制定中。在这些布局下,让星星充电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随之变大。
时间来到2020年,随着充电桩被纳入国家“新基建”中,再加上一些行业标准的出台,整个充电桩行业开始大洗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星星充电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一举站在了目前充电桩行业内第一梯队,并且在2022年正式完成了行业内登顶。
星星充电,究竟是如何实现“星火燎原”的?
新能源汽车卖疯了,充电成刚需
“自从开上新能源汽车后,都会时不时的看下仪表屏中的续航里程还有多少。”
自2014年新能源汽车国内开始快速发展后,刘斌成为了率先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那批车主,但当他开上新能源车后却一直有这样的焦虑。
这是因为他发现了两个事实——一是正如燃油车需要加油才能行驶一样,新能源汽车普遍需要充电才能驱动车辆开动。与此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在2017、2018年左右的续航里程较短,因此为车充电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在这样的刚需驱动下,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行业应运而生且快速发展起来。
其中,以星星充电、特来电等玩家在入局充电桩行业后选择了自建充电桩,提供运营和充电服务的运营商模式;另一些玩家,比如新电途、快电选择了运营成本更轻的聚合平台模式,通过整合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设施来为消费者提供充电服务。
除了充电桩本行业的玩家们之外,一些新能源车企们也在企业成立后也走上了为车主解决补能需求的道路,比如特斯拉、蔚来和小鹏等车企品牌,在各自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布局相应的充电设施和网络。
从盈利层面来看,星星充电等玩家走的运营商模式与特斯拉为代表选择的自建充电桩模式较为相似,都是通过吸引消费者使用自家建设的充电桩充电,以此来收取充电服务费获得收入。
这两种模式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以运营商模式来看,其不仅可以通过自建充电桩来赚取服务费收入,同时也可以与一些不具备自建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企合作,通过合作建设充电桩或者分享数据向车企收取一定的设备建设和销售费用。
而对于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而言,自建充电桩设施的目的除了满足各自车主的充电需求之外,也有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力的目的。
图源特斯拉官微
对于不产桩、不建桩的充电桩平台企业,做的就是聚合和连接的生意。一边从入驻平台的各大运营商手中收取接入费、开发费和服务费等费用;另一边从消费者充电支付的费用中抽取一定的费用、或者与运营商洽谈分润比例赚取收入。
基于有钱可赚的行业背景下,充电桩行业企业的增长是极为快速的。
按照天眼查数据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范围内仅有5000家左右充电桩企业,随后的2016-2019每年充电桩企业的注册量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而到了2020年全国新增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就已超过2.9万家。
但不可否认即使到了2020年,充电桩行业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其中以“充电桩少、充电时间长”为消费者主要的抱怨方面,以至于电动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行业存在问题的背景下,其中的玩家同样有着各自的忧虑。
以充电桩运营商为例,普遍陷于难盈利的难题中。由于自建充电桩本身就会带来高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再加上运营商之前为了抢夺用户,从而会在服务费上大打“价格战”,以至于无法从这一费用上获得可观的收入。
与充电桩运营商相似的是,特斯拉、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为了增强自身品牌的认知度,在全国范围内大建充电桩或超充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各自成本上的负担。
图源小鹏汽车官微
而对于不建桩的充电桩聚合平台企业而言,虽然无需为建设、维护充电桩花费成本,但聚合平台最大的资本就是吸引运营商入驻。就此,也意味着平台型企业与运营商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导致平台无法拥有更多充电品牌,从而在与其他平台竞争中处于劣势。
面对这样的行业整体现状下,在业内看来运营商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找到降本增效的方法;而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就需要丰富自身平台的体验和更为有效的整合更多的充电品牌,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或许当充电桩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很好地解决自身问题后,整个行业所遇到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由此,充电桩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通过在渠道和技术上创新来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
星星充电,跑在前列
201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崭露头角,与之配套的充电桩行业也开始萌发,这其中以星星充电为代表的企业成立起来。
行业发展初期,尽管品牌和企业众多,但彼时充电桩的品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以至于星星充电在初期就建立了研发团队去针对充电桩底层技术去研究和攻关,并且在江苏常州建立了制造基地。同年底,星星充电推出了旗下第一代充电桩产品,基于这一产品也开始投建自身的充电桩站点。
此后的两年内,国内大多数城市对于新能源汽车都推出了相应的推广政策,比如曾在国内火极一时的“十城千辆”的政策,但彼时会有充电需求的用户基本都是驾驶营运类新能源车的人员,人数也没有很多。
由此,每次充电价格更为低廉、质量更为耐用的交流慢充桩成为了当时这一人群的首选。面对这一行业情况,星星充电虽也选择了充电效率不高、但质量较好的慢充桩,但星星充电也创新地在产品中引入了智能化的技术。
星星充电桩
星星充电会这样选择,背后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看到了当时行业内很多充电桩都仅有基础的充电功能,不具备智能调控功能。“当充电桩中加入了智能模块后,不仅可以实现对充电桩的功率进行分配,尽可能让每辆车的充电时间缩短;同时基于智能化管理,也可以让充电桩的运维巡检变得更为高效。”星星充电云平台CMO/COO向冀对连线Insight介绍说。
第二个原因,则是星星充电在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能源入口”。据向冀介绍,要成为一个能源入口,就需要一个连接点,而这个连接点就可以让无数的智能充电桩支撑起来,因为通过智能化调控就可以实现充电桩之间的能源管理和传输。
就在星星充电布局智能充电网络的同时,其他充电桩玩家也没有闲着。
相比于星星充电选择了交流慢充桩,作为同一赛道的特来电则在一开始就选择了直流快充桩作为主要的路线,并且采用了群管群控的充电管理方式;而作为“国家队”玩家的国家电网也依托于其自身的优势,很快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省-地市-站-桩五级充电网络运维体系,实时监控充电设备运行状况。
时间来到2018-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在这两年连续突破100万辆,被业内视为是C端需求爆发的信号。
向冀正是在这一时间段加入星星充电。在他看来,2018年是整个行业充电桩行业的分水岭。此前,行业更多以低廉的成本和扶持的政策驱动两种模式进行发展,而此后,伴随着各种新能源车辆的普及,用户对于充电的诉求集中到了更快、更智能的充电体验,这对于充电桩品牌的技术、运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由此,星星充电在那两年的策略,一边是研发更智能的快充桩,另一边是向源头去,选择与众多车企主机厂展开合作,来丰富自己的“朋友圈”。
2019年7月,星星充电联合江淮汽车(600418)、大众汽车(中国)、一汽集团等车企在江苏常州联合成立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除此之外,星星充电还与梅赛德斯-奔驰、保时捷、奥迪、捷豹等传统车企品牌、以及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星星充电宣布CAMS成立,图源星星充电StarCharge官微
在商业实操层面的动作之外,星星充电也在“抬头看”。其认为,我国充电产业在经历了单桩充电、联网充电阶段后,从2020年开始将迈向移动能源互联网的新阶段。
为此,星星充电也向其提出的“能源入口”目标再进一步,开始搭建移动能源网络。
向冀认为,充电桩行业的本质是一张以充电终端为载体的能源互联网,其上接能源,下接交通,横跨信息、零售等多个领域,是能源与交通取得联系的能源入口、交易入口、交互入口、行为入口和信息入口,终将带来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大变革。
这一点,正与星星充电的发展战略相合。2020年星星充电正式提出了“云管端”的服务模式,即线上软件平台(云)+线下自营充电网络场站和运维工程(管)+智能充电桩硬件(端)。
基于这套服务模式,星星充电开始从运营商转变为“运营商+聚合平台”的公司,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让更多的充电品牌接入到其智能网络中,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调控让自身平台的充电桩运营网络能覆盖更多的用户。
然而,就在星星充电等玩家丰满自身羽翼的那两年,整个充电桩行业也发生着巨变。
从2019年开始,整个充电桩行业进入大洗牌阶段,与此同时,行业的大多数份额开始向头部企业转移。据第一财经统计,2019年底全国拥有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个的充电桩企业仅有8家,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分别以28.7%、23.3%和17%的市场份额分居充电桩网络的前三位,占据了整个行业将近70%的份额。
到了2020年,充电桩被国家正式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后,虽然该行业再次迎来了一波增长,但当时的行业环境已经从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活下来的充电桩玩家想要在已然稳固的市场格局中抢夺用户变得不再容易。
但就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星星充电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东莞证券统计,今年1月国内公共充电桩拥有量排名中,星星充电实现反超,以26.6万台的数据登顶第一。
2022年1月国内公共充电桩Top 10运营商,图源东莞证券
这就意味着,在行业进入更为精细化运作的阶段,星星充电不仅保住了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同时更是成为了该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星星充电是如何实现这一增长的?
支付宝助力,让星星充电“星火燎原”
触达更多消费者,并让他们在自身的社区中活跃起来,成为2020年之后每一家充电桩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道理,对于星星充电同样适用。为了让自身在2020年之后的充电桩行业获得持续的增长,其开始从此前更多的线下布局,到更加聚焦线上运营布局。对于线上运营这件事,星星充电并不陌生。
早在2015-2016年,星星充电就已上线了自己的APP,并很快在其中开通了商城这一功能,来提升消费者在APP中的留存度,并在2020年开始更加细化APP中的功能,比如引入建设银行(601939)、交通银行(601328)等来提升支付效率,同时也新增了月度任务等功能,来让消费者在APP中待的更久。
星星充电APP页面
经过近些年的布局和发展,星星充电的APP确实可以承担起其“能源入口”的战略责任。据星星充电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其全平台拥有超100万台充电终端,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
但不可否认的是,星星充电建立和加深自家APP的同时,行业内其他玩家也都布局了各自的APP。如果在一些手机的APP商城以“充电桩”搜索,可以看到不同服务商的充电APP。
事实上,充电桩行业的玩家自建App并不是一件难事。作为强需求的服务行业,用户对于使用独立App的容忍度很高,并且App的实际使用频次紧紧跟随着充电动作的发生。
星星充电,并没有陷入必须以自营App为核心阵地的泥淖中。相反,以“能源入口”为主要战略的星星战略,更愿意选择更为开放的经营模式。
“星星充电的战略是成为一个移动能源网,因此它本身就具有不追求单一流量入口的特性,即无法通过单一的某个入口,比如单个APP来支撑起获取所有流量的责任。”向冀这样对连线Insight表示。
因此,对于星星充电而言,它需要一个可靠的、具备强大流量支撑的合作伙伴,这时支付宝出现在他们面前。
作为国内集支付、消费、生活和出行等多场景的生态平台,支付宝本身就拥有10亿规模巨大流量的天然优势,因此其也愿意基于自身的优势能力来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2020年,星星充电与支付宝建立起了合作,当时双方的合作还属于1.0版本,前者把自己的充电桩资源接口接入支付宝中,让消费者实现在完成充电后可以通过支付宝快捷支付费用,改善了支付便捷性的问题。
在此后的2021年,支付宝开始推行自己的小程序生态,并且吸引众多的商家入驻支付宝小程序,来让商家各自构建属于自身的自运营阵地。
有了1.0版本合作的基础后,星星充电也很快入驻到支付宝小程序中,与支付宝开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会选择与支付宝持续的合作,一方面确实看中了其拥有的流量和用户心智的培养,比如在充电场景下,用户会不用加以考虑地掏出手机用支付宝扫码。”向冀这样说道。
其次,在向冀看来,支付宝对于商家小程序的扶持也是专业和用心的,比如支付宝团队会到线下,通过各种物料来引导用户使用某个商家的服务;同时支付宝也是开放的,会听取入驻商家的建议,来调整一些商家服务场景的优先级。
就拿充电这件事为例,在星星充电与支付宝深度合作后,原本被隐藏在支付宝生态中很深的充电模块,很快就被支付宝提升至更高的层级上。
在支付宝首页的“出行”页面,内嵌了“充电”入口。基于高德体系的查找能力,用户在完成查找动作后,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上完成开始充电、进度查询的进程,配合“先走后付”等特色的付款解决解决方案,星星充电的用户实现了充前找桩-充中查询-充后付款的全链路打通,感受到更加高效和便利的充电服务。
支付宝“出行”下充电页面
与此同时,星星充电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支付宝巨大的流量。
星星充电从充电等入口获得流量后,就可以将其导入到自身建立的支付宝小程序等私域服务场景中,使这些流量转变为自身的粉丝和忠实用户。
这步完成后,星星充电可以通过在支付成功页等页面投放优惠券、在小程序中发布图文与视频以及在今年初参与支付宝向商家开放的“集五福”活动,来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
在这样一系列的获客和运营的动作下,星星充电增长明显。
据星星充电介绍,在2022年初开始正式运营,仅 3 个月星星充电支付宝小程序月交易订单量和月交易额两个核心指标都提升了 9 倍,截至今年 5 月星星充电已提前达成半年目标。
用向冀的话来说,恰恰得益于星星充电“云管端”模式,配合支付宝生态内高效协同、先进的商业模式,充分调动了线上线下全域资源,实现了“傻瓜式”运营增长。
同时,他还提到,在运营星星充电支付宝小程序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小程序来充电的女性用户占比会更大,与自建APP上看到的数据正好相反。这也从侧面印证出支付宝的用户种类更为全面,具有较大的潜在用户挖掘潜力。
对于下一步规划,向冀表示会继续挖掘与支付宝以及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且会对比不同渠道的数据,来进一步做决策。此外,他还提到未来或许会基于支付宝生态中的地图、智慧停车等业态场景,延伸发展社区充电业务。
通过星星充电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借助支付宝开放生态体系的支持,让星星充电这样的充电桩企业通过建立小程序不仅可以与更多的消费者离得更近,也可以基于消费者享受从找桩到充电完成后付费更有效率和快捷的充电过程,让自身获得更多的精准客户。
同时,在支付宝专业运营、生态开放和产品能力等多重因素的支撑下,让星星充电在行业变革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同时也离其“移动能源网络”的目标越来越近。
而这背后,星星充电或许只是支付宝支持的成千上万家品牌、众多行业中一个很小的缩影。可以预见的是,基于支付宝的支持下,未来在中国大地上会长出越来越多的“星星充电”,以实现商业世界中的“星火燎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斌为化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