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川育29”示范田在四川绵阳验收。该品种具有抗条锈病能力强,高产优质等特点,未来将在四川省内丘陵、平坝区域推广种植。

“‘川育29’聚合了4个抗条锈病基因,抗性至少能保持在3至5年以上,改变了过去其他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性只能保持一两年的状况。”该品种的研发人员、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吴瑜说。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介绍,据产量预测“川育29”每亩产出约550公斤至590公斤。“相比传统的不抗病的品种或者是老品种,其增产幅度在10%左右,按当前市场价折算每亩增收120元,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近年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通过收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鉴定筛选优异优良基因,创制的川育系列小麦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对种植地区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以及对遏止长江上中游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该所已育成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3个,省级小麦新品种29个。其中,“川育12”“川育14”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四川省重点推广品种和主导品种。

(李 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