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9日华为宣布上线销售Mate 60 Pro以来,大家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国产的5G芯片,振奋于华为在重重封堵之下的技术突破,拉近了两国的半导体行业差距。


(相关资料图)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另一项在智能手机上的“首秀”技术——卫星电话。

卫星电话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可以实现突破地理限制和地形限制的语音通信,可在无法获取地面移动信号时自动连接卫星信号,来保障通信的安全和流畅。

其实在手机上,卫星通信这个概念要更早于卫星电话被使用。去年前后接连发布的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都配备了卫星通信功能,可以实现双向短信。

卫星通讯因其特有的覆盖范围广、应用场景多、可靠性高等优势,广泛地应用于海洋、沙漠、户外等地面移动信号缺失的地区。

在极端场景下,可以作为用户在关键时刻的求救保命法宝。

这项被戏称为“捅破天”的卫星通讯技术,对于智能手机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卫星电话的前生今世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其后伴随着太空竞赛和各国的实际需求,至今人类总共发射了大约50000颗人造卫星,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失去功能,成为了围绕地球的太空垃圾。

卫星的用途极为广泛,而提到通信卫星就不得不提到1987年提出的“铱星计划”。

这个摩托罗拉提出的最早用于服务全人类通信的铱星计划,太空部分由七条卫星轨道组成,每条轨道上分布11颗卫星,就像金属元素铱一样,在原子核外分布着77颗电子。

铱星计划通过卫星接力来实现全球通信,可以脱离地面基站限制,传达到任意角落。

这个计划虽然构想非常美好,然而在商业上惨败给移动蜂窝。最终破产并被美国国防部收购,为政府和军队服务。

而后马斯克的Starlink星链计划再次将大众目光吸引到卫星通信领域。

2015年,马斯克就宣布要发射大约1.2万颗通信卫星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这个星链将为人类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

截至2023年7月份,星链计划共有4519颗卫星发射成功,其中有4487颗卫星正在运行,目前可提供5Mbps到200Mbps不等的传输速率。

全球主流的卫星通信系统还有国际移动卫星系统、欧星系统、全球星系统(iPhone 14的卫星通信功能服务商)以及我国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北斗短报文系统。

华为Mate 50系列的卫星通信功能使用了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而华为Mate 60系列的卫星通话采用的是天通一号卫星通信系统。

在卫星通信领域,也长期存在着技术封锁。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与北斗/天通一号的组合如何加速进入卫星互联网领域更让人期待。

卫星电话,会成为手机的标配吗?

继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后,备受瞩目的iPhone 15也将于近日发布。

据悉,iPhone 15的卫星通信功能对比iPhone 14将有全面升级,在没有移动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电话和上网通讯。

除了整机外,模块配件市场更早也开始引入卫星通话技术。

8月24日,联想官方宣布,摩托罗拉将发布天通卫星电话模块,这并不是一款智能手机,而是一款内置天通卫星电话模块的手机壳,可适配moto X40。

在苹果和华为两家行业领头羊的带领下,其他厂商也纷纷加入。

小米14系列近日被传出基于高通和谷歌的联合打造下正在测试卫星通信功能。

据悉,安卓14系统可对卫星通信功能做到底层支持,高通在处理器上可加入卫星通信功能,其最新的旗舰芯片可原生支持。在软硬件适配的情况下,智能手机支持卫星通信也就变得相当可行了。

然而也并非所有厂商和用户都适合这项技术。

尽管自从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推出卫星通信后,陆续有报道称用户依赖此功能发出求救信号并成功自救,但真正需要使用的频率仍然相当低。

除此之外,卫星通话所需的大功率以及引发的散热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截至目前,关于Mate 60 Pro卫星通话的发射功率仍未有准确的测算。但是从网友测试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拨打卫星电话前,手机会自动关闭Wi-Fi、移动数据和相机功能,这也是用于腾出能耗资源,以增大放射功率。

在网友的拆机视频中,可以看到,Mate 60 Pro背后装配了大面积的散热片,用以应对手机散热的问题。

能耗高也伴随着续航问题。对比来看,非智能型的卫星电话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需三四千元,虽然外形粗旷、功能有限,但是其可靠性要远胜智能型卫星电话。如有海事或者户外需求的情况下,配备这样的卫星电话可能更安全。

这些问题也将考验后续跟进的智能机厂商。除了引入新功能,如何优化新功能带来的其他问题才是争夺用户的关键。

而对用户来说,除了应用场景少、使用频次低以外,卫星电话的费用仍相对较高。

以中国电信销售的卫星电话卡为例,年费1000元,包含750分钟语音和5条短信,超出套餐拨打和接收卫星电话都是1.6元/分钟。

开通卫星电话卡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固定支出,而不开通则用不了,这也是摆在用户面前的一道两难题。

尾声

如何评价现阶段的卫星电话,取决于用户的使用场景、厂商对智能手机的适配优化以及整个产业推进的情况。

从卫星短信到卫星通话,以至于未来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正在依托于本土的卫星产业体系,结合民用加速推进技术布局,也期待能更早地服务用户,使其享受到卫星技术带来的便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