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前夕,当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将“为中国”、“在中国”作为标配时,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宝马对中国的承诺和信心从未动摇,我们把‘家在中国’刻在心里,和中国伙伴携手前行”。
当一家跨国车企说出“家在中国”时,难免让人觉得天方夜谭。如果说技术和产品是企业的内在推动力,那么如何处理品牌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才是真正高深学问。“家在中国”,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为中国消费者量身订造产品以外,还要肩负起责任。
开辟4.0工业,产品脱颖而出
(资料图片)
“Li”,加长轴距或许是华晨宝马了解国内消费者的开始,也是区分进口车型与国产车型的标志。然而,不少人却认为带有“Li”后缀或“华晨宝马”标识的国产车型,在品质方面与进口车型存在较大差距。
事实上,华晨宝马生产的车型,在品质方面完全不逊色于进口车型。宝马集团曾对世界各地的生产工厂进行评判,排名前三的工厂依次是德国柏林工厂、华晨宝马、美国南卡工厂。
随着宝马对中国市场愈发重视,投资和业务布局也在不断扩大,比如说工厂建设、升级。以此次的参观的铁西工厂里达厂区为例,这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座完工并投产的BMW iFACTORY,聚焦于“精益”、“绿色”和“数字化”,该项目同时也是宝马对中国市场有史以来最大单笔投资,印证了宝马集团“家在中国”的长期承诺。
在认知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蒸汽时代,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化时代,生产线的运用实现了批量生产;工业3.0时代,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当大多数车企仍停留在工业3.0时代,里达工厂已经率先进入了工业4.0,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厂内,所有的生产工作基本上都能做到真正的“自动化”生产,机器人能够完成95%的制造检测工序。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人为接入,机械手臂可以根据设定好的电脑程度,对车辆进行安装与检测。
以精整线人机协作机器人(MRK)为例,通过拍照的方式对每一道缝隙的宽窄程度进行检测比对,精准度能够达到0.03mm,几乎等同于头发的五分之一粗细度。另外,所有数据都会传达到总装测量站内,进行分析检测,并及时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差错问题。追求“精益”的生产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除了智能化生产线以外,在生产车间以及园区内运输通道设计合理性上,我们也看到了整车厂在制造领域的底蕴。当然,无论工厂多么先进,产品绝对是最直接的体现。宝马i3作为iFACTORY战略落地实施后的作品,其品质出色可见一斑。
当然,机器人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同时也蕴藏了宝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内。例如焊接等带有危险性的制作流程,均由机器人所代替。而数字化的应用,也让技术员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释放,参与到更具创造性和决策性的工作。
里达工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高度“数字化”。除了应用约100种人工智能以外,即使是拧螺丝的扳手都是智能化工具,系统会为不同号位的螺丝统一设定旋转周数,当扳手放下后就会智能进行旋入。
由此可见,华晨宝马已经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入到生产流程中。事实上,汽车工厂的使命在任何时代都是“把车造好”,技术的迭代升级也赋予了工厂更出色的出品品质。
电动化=碳排放转移?
电动化,虽然早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但是却并不代表着给汽车“装”上电池就到终点。真正电动化代表着责任,既要兼顾车企的稳步发展,同时还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推进碳减排,包括设计开发、供应链、生产、使用到回收阶段。
其中,动力电池供应链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已经远远高于一台燃油车生产。加上废弃电池后期处理不当带来的污染,更是不可忽略。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的报告显示,电池生产的碳排放范围在61~106 kg CO2/kWh。现如今,纯电动汽车产品的动力电池容量普遍在60kWh以上。
对比之下,传统燃油车时代每生产一辆汽车,需耗费2200度电,碳排放为0.5吨。重点是,华晨宝马早在2021年便已经实现了0.17吨的单车碳排放。
当新能源车企们加速扩张产品矩阵时,动力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也被忽视。
高乐:“动力电池原材料等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贯彻循环理念,增加再利用材料的使用,减少珍惜原材料的依赖,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基于循环理念,宝马在华友循环合作,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并通过华友循环现金的绿色冶金技术,高比例提炼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
与退役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再利用方式截然不同,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可实现高比例提炼的核心原材料100%返回到宝马自有供应链体系,并再次用于宝马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根据数据显示,有效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中70%的碳排放量,显著减少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另外,为了完善后续动力电池回收,宝马对经销商进行严苛培训,要求按照华晨宝马的标准处理动力电池
供应链减少碳排放,仅仅只是宝马汽车实现绿色生产中的一环。自2019年起,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生产用电已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并大力发展厂内光伏发电系统。在生产基地内,宝马铺装了29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产生60000兆瓦时的零碳电力,解决生产用电的同时,每年可减少45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电动化的意义,是朝着“双碳”目标的积极推进。然而,现如今纯电动汽车的制造过程与目标方向而行,生产车辆的碳排放远高于过去。华晨宝马却给出了新的“答案”,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高的问题。
好饭不怕晚
不可否认,在产品推新方面,宝马的进度确实较为迟缓,甚至比不上一些新势力车企。需要注意的是,华晨宝马在发展电动化的过程中,其深度和广度是新势力车企们所难以比拟的。
宝马2022年纯电动车型销量为21.58万辆,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销量为4.19万辆,同比增长91.6%。目前,华晨宝马的纯电销量主力车型,主要以宝马iX3、宝马i3为主。
在参观工厂的同时,试驾宝马i3也成为了解华晨宝马电动化战略必不可少的一环。驾驶宝马i3整个过程中,我们清晰地发现电动化并没有改变宝马对产品一贯追求,操控出色、内饰独特的豪华品质等优势得到延续。与此同时,宝马i3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达到了领先水平。
尽管华晨宝马在国内市场上动作迟缓,但是背后却是在进行深层次的积累,从一开始便找到了方向,在多个领域同时发力。而这一举措,也让华晨宝马拥有厚积薄发的底气,避免车企走更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