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小米集团发布 2023 年一季度财报,总营收为 595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32.3 亿元,同比增长 13.1%。


(相关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一季度毛利率达 19.5%,创历史新高,库存水位连续 3 个季度下降,整体库存金额为 426 亿元,同比下降超 24%,为近 9 个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这个成绩,可以总结为规模变小,利润升高,规模变小的意思,就是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比以前少了。

今年 Q1,小米手机的出货量 / 营收下降均超 20%,创 2014 年来单季出货量最低。

从手机业务来看,小米智能手机部分收入,由 2022 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 458 亿元,下降至 2023 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 350 亿元,减少 23.6%。

手机,是小米最为核心的业务,小米本来就是做手机起家的,而且手机还是不可替代的流量端口。

通过售卖手机获取用户,然后赚取互联网收入,收入的大头是广告、游戏互联网收入,手机的毛利率,其实不高。

况且,现在的手机,也不好卖了,还不只是一两家品牌,而是全世界都不好卖。

根据 Canalys 数据,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 13.3%,为 2014 年以来最低的第一季度出货量。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技术创新的瓶颈期,不论是设计、芯片制程,还是摄像头的技术迭代,均没有太多变化。

如果没有颠覆式创新,手机行业在短期内,很难有高增长,出货量也就不大可能出现突破。

此外,小米手机的海外销量,占比越来越高,随着本季度海外市场的销量下滑严重,收入也下降了超过 27%。

手机增量见顶,小米也开始转投高端路线,毕竟相比中低端,高端手机的单客流量价值会更高。

何况,现在的大品牌,基本都有中低端产品,性价比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肯定得往高端走。

长期以来,小米手机一直走性价比路线,小米手机的定价,都是按苹果、三星等高端品牌的一半,甚至更低的标准制定的。

为了吸纳更低端的消费市场,小米还率先推出 " 红米 " 这种主打低端产品线的品牌。

这也导致小米 " 中低端 " 的品牌印象,被彻底固化,小米若想提升品牌档次,就必须打破这种固有印象。

虽然从小米 10 开始,定位高端的顶配版手机销量有所上升,但要成为高端品牌,并不是简单的堆料和卖高价。

想打造高端,必须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大多数人对小米的印象,跟 " 高端 " 似乎还是不沾边。

增长开始饱和,冲高端不容易,小米的手机业务,短期内很难有什么变化,必须寻找破局之道。

这就是为什么小米要选择造车,行业千千万,但能破局的并不多,造车算是其中之一。

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谈到,造车业务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时间进度上 " 进展超预期 "。

回看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对外界的数次表述," 进展超预期 " 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雷军曾经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超过 2300 人。

小米造车工厂也在建设中,一期工厂预计今年 6 月份竣工,小米汽车在明年上半年,可以正式量产。

这样看来," 进展超预期 " 似乎不是说说而已,而且自去年开始,小米路试车的照片就不时在网上曝光。根据现有信息,小米打造的首款车型,是 B 级新能源汽车,价格区间为 20-30 万。

这个区间的新能源汽车,竞争最为激烈,小米面对的竞品,有特斯拉的 model 3 和 model Y,也有比亚迪的汉、唐、海豹和护卫舰。

更有价格不断下探的新势力,以及广汽、长安、吉利等国产传统品牌的旗下车型。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厂家比拼的,不只是技术力和产品力,更多的是品牌号召力。

消费者会更倾向购买成名已久的车企产品,对没有汽车制造经历的跨界品牌,不一定感冒。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小米不是第一个,之前的华为也是跨界造车,但销量始终不如预期。

华为造车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品牌号召力不够,肯定是原因之一,将来的小米汽车,也必然会遇到华为类似的困境。

小米汽车还要面临投入的稳定性问题,毕竟造车的投入,远非手机可比,需要持续不断的大量烧钱。

小米能造车,主要依靠手机带来的稳定收入,但在手机市场不断萎缩,营收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还能持续输血造车吗?

更别说每个车企都会遇到的生产技术、品控等问题,品控名声向来不咋样的小米,这些问题是无法规避的。

" 进展超预期 " 的话术,与其是给外界和投资者提振信心,还不如说是小米感受到造车压力的表现。

现阶段的小米,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第一辆车送到客户跟前,至于其他问题,也只能是以后再说了。

除了手机和汽车,小米还在开发其他的可能性,寻找更多的出路,比如说,AI。

AI 是一个新的风口,很多公司都投入研发,国内百度、阿里等一众厂商,纷纷发布了自研的通用大模型。

小米在 AI 上也有布局,2023 年 4 月,小米正式组建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AI 领域相关研发人员已超过 1200 人。不过,虽然小米组建了 AI 团队,卢伟冰却在财报的电话会议表示,小米不会研究通用大语言模型。

卢伟冰还提到,小米也可能通过投资外部项目,布局大模型赛道,或者引进第三方大模型产品,融入小米产品体系。

那就意味着,小米不仅不会开发通用大模型,还可能会放弃自研 AI,专注买买买。

研发通用大模型的投入,同样是天文数字,小米已经把资源倾斜到造车,显然已经没有余力研发 AI 了。

手机销量不见增长,造车则是 " 吞金兽 ",这导致小米对 AI 的态度,更像是人有我有,宣布不投入,但又不是完全不投入。

与其费时费力费钱当炮灰,倒不如先当个观察者和追随者,看看以后的发展情况再作定夺。

现在的小米,也的确没有太多资源可以胡乱挥霍,手机业务停滞,造车未来不明,AI 浅尝辄止,小米需要的,其实是稳住。

当年的小米手机,能在一片血海的厮杀中活下来,以后的小米汽车,乃至小米 AI,能否复制往日的成功,就要通过时间去验证了。

参考资料:

21 世纪经济报道:小米减速换挡

每日汽车电讯:小米造车,进展越快,压力越大

维科网电子工程:反向操作!小米竟宣布不做 AI 大模型了?

网络图片

编辑:陈展翔

时间验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