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尽管电子行业终端、零部件厂商去库存化已见显著成效,但是消费的低迷,依旧使得半导体行业难以复苏。日经新闻编辑细川幸太郎提出观点,表示半导体低迷的背后或许是手机性能过剩。
原本大型企业高管认为,疫情过后,2023 年 1~3 月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将触底,但是后来逐渐向后推迟。这背后隐藏着以往半导体周期中从未有过的结构性问题,那就是性能过剩。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个人电脑,正变得不再需要更大的存储容量。
细川幸太郎表示,自己的智能手机存储容量是 256GB,虽然保存了 3 年零 8 个月的照片和视频数据,但存储使用量仅为 115GB。他表示,如果是普通照片,256GB 可以保存 10 万张,他个人下次换新机时,256GB 也够用。
(相关资料图)
从苹果 iPhone 的存储容量看,iPhone 13 系列起,最小容量已经来到 128GB,预计即将发布的 iPhone 15 系列依旧延续此前的存储容量配置:上限 1TB,下限 128GB。细川幸太郎称,除了喜欢用智能手机玩游戏和拍视频的部分用户之外,很多消费者不想购买高价产品,因此 iPhone 很可能暂时不会继续扩大容量。
智能手机存储空间需求减弱的另一个因素,是流媒体的兴起,因为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观看在线视频,无需在终端上存储大量数据,这也导致 NAND 闪存的需求持续低迷。
集微网此前报道,根据 IDC 的最新数据,2023 年一季度日本手机市场中苹果 iPhone 市占率已达到 53.8%,64GB、128GB 小容量机型最受消费者欢迎,占比高达 80%。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地区的情况,与全球其它地区有所不同,比如目前在中国,256GB 容量是主流选择。
日媒表示,除了 NAND 闪存之外,手机运行内存 DRAM 的增长需求也在放缓,如今除了大型游戏以外,因内存不足而出现 " 卡屏 " 的情况正在减少,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提高性能。
细川幸太郎分析指出,在过去不景气的时期,厂商会通过增加内存提高性能,这一需求一直推动着存储行业。但是,如果消费者不再追求更高的参数,需求的触底回升将更加困难。
这种趋势也是显示面板产业曾遇到的壁垒。一直以来,厂商比拼屏幕清晰度、刷新率等参数,但随着分辨率达到人眼 " 视觉极限 ",这一领域的增长动能也受到限制;此外,中国面板企业的加入,也使得高参数屏幕迅速迈向通用化。
细川幸太郎表示,在存储器领域,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数据中心,仍然需要尖端产品,但是目前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在存储芯片行业的占比达到 50%,这两类消费品需求遇到壁垒,影响不容小觑。
目前业内仍抱有这种乐观预期:如果行情触底,自然就会复苏。细川幸太郎提醒,如果轻视 " 容量过剩 " 这一深层问题,很有可能误判半导体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