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国至少 175 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医药公司风声鹤唳,反腐让医、药两端遭遇狂风暴雨,那些隐秘的黑洞能否被彻底照亮?

作者 | 叶丹璇、李鑫

编辑 | 邢昀


(相关资料图)

一场规模空前的医药反腐在全国范围内席卷。

医、药两端都遭遇狂风暴雨。根据行业平台赛柏蓝统计,截至 8 月 12 日,全国至少已有 175 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 带金销售 "" 学术营销 " 等医药行业术语和模式浮出水面。

生物医药行业风声鹤唳。本月以来,多场学术会议、论坛等发布停办或延期的公告。多地医院打出横幅标语,禁止医药代表进入院内。

一名医药公司的学术专员向《豹变》透露,8 月以来,公司的新产品招商和正常的学术推广都无限期停止,何时重启还需要等待通知,公司 60% 以上的岗位都采用线上办公形式," 说是线上办公,其实和放假没什么区别,目前的工资按底薪来发。"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医药板块集体回调,多家上市药企公开声明,本轮医药行业反腐是行业回归正常秩序的必经过程。不少公司回应投资者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状况一切正常,医疗反腐并未对公司的运营产生影响。

8 月 15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三千字长文详解医药反腐,文章称:反腐已在医药行业内形成广泛共识,集中整治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下一步,集中整治工作将根据总体安排。加大对典型问题处置及通报力度,确保整治工作成效。

业内人士都预测,这一场 " 地震 " 势必旷日持久,而几乎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医疗这一和民生高度相关的行业,能够将那些隐秘的黑洞照亮。

风暴中心的医院

8 月上旬,广东开平市某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室已被贴上了封条,院内的医生信息公开栏中,院长一栏的信息也已经被用白纸遮挡。

这是当前医疗系统的缩影。

与大型三甲医院在院内旗帜鲜明地反复标示 " 禁止医药代表进入 " 不同,规模较小的乡镇卫生院通常不受太多关注,但贪腐早已盘根错节,悄悄下渗到沉默的乡镇卫生院。在这场医药界的 " 反腐风暴 " 中,从医疗资源集中、人满为患的大型三甲医院,到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都处在风暴的中心眼。

据云南日报消息,过去两年间,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全县 13 个乡镇卫生院院长、3 个分院院长全部 " 沦陷 "。在整治景东县医疗卫生行业腐败的重拳之下,全县医疗卫生行业有 403 人主动说明问题、退赃、上缴不当得利。

景东县政府公布的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和卫生单位 23 个,年末卫生机构职工人数 1636 人。

此案发生后,景东县的医疗采购程序实现了重整重建。仅景东县人民医院 2022 年全年达到节约设备、耗材采购资金 1053 万元,设备和耗材同比降幅达 26%。

数额庞大的医疗腐败常常发生在被忽视的细枝末节处。

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披露,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院长罗勇收取医药代表与医疗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一案。这家医院只是一所镇立二甲医院,仅罗勇一人,涉案金额就高达 2980 多万元,其收受的高额回扣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直接导致就医人群 " 看病难 "" 看病贵 "。

以罗勇为代表的医院涉腐人员等 " 医蠹 " 被拔除后,该院今年 1-5 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 16.6%、21.4%,而人均就医成本更是直观地下降了 1400 余元。

事实上,2017 年至 2019 年间,药品从出厂到进院只能开两次发票的 " 两票制 " 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等机制的推广实行,已经将药品流通环节的套利空间一再压缩。但是,集采环节的暗箱操作仍不鲜见。一位医药领域投资人表示,这背后带金销售的主要品种是医疗大设备、高值耗材这些。

多名接近医药行业的人士向《豹变》确认,业内对药品和器械集采环节的灰色地带心照不宣。一名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透露,之前的药品采购流程是医疗单位统一在省药品招标平台上购买,部分医药公司会通过给医院或科室负责人回扣的方式,加大对该公司的药品购买量。实施集中采购模式后的公开招投标,也有可操作空间:通过对参数等指标的具体限制,挖出 " 萝卜坑 "。

" 行业内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但仔细想想,最后为这些买单的其实还是普通老百姓。" 该名工作人员说。

3200 亿背后

在这场医药反腐风暴中,医疗卫生机构内的 " 关键少数 " 成为整治重点是 A 面,医药公司高企的销售费用率则是 B 面。

所谓销售费用,是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所支付的销售推广费用。这些费用用于支持企业的销售和营销活动,包括推广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等。

近期,一份落款为广东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生产经销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组的《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在医药行业内流传,点名十余家医药器械企业存在销售费用异常等问题。

报告中特别提及,2021 年至 2023 年 5 月,广东一方制药、一品红、丽珠制药 3 家药品生产企业向 1936 家第三方商务推广公司支付费用,假借服务费用等名义套取资金 40.77 亿元,增加药品综合成本,推高出厂价格。其中,广东一方制药涉及 23.9 亿元的资金,一品红涉及 16.75 亿元,丽珠制药涉及 1240.01 万元。

上述三家被点名企业中,2022 年,一方制药所属上市母公司中国中药销售费用率高达 55.24%,一品红销售费用率为 52.24%。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的丽珠药业,也以 30.78% 的比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2022 年,丽珠药业的销售费用总额以 38.87 亿元位居 Wind 医药制造业板块第 13 位。

根据 Wind 数据计算,截至 2022 年,A 股市场共有 497 家医疗保健类企业,上一年度销售费用共计 3248.91 亿元。

板块横向对比之下,医药业销售费用也名列前茅。以 2022 年年报为参照,根据 Wind 数据,医药生物板块整体销售费用率仅次于美容护理业,位居销售费用率第二。

数据来源:Wind

不过相比 14% 不到的整体平均值,部分企业的数据格外扎眼,且分布在医药产业的各细分板块。

具体来看,A 股 431 家医药企业中(剔除医药流通类和销售收入低于 1 亿元的企业),销售费用率超过 40% 的,达到 85 家。

其中,广誉远、未名医药、灵康药业销售费用率甚至超过 80%。这三家企业分别属于中药、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三大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高比例的销售费用率,背后是高企的 " 广告宣传推广费 "。典型如广誉远,其 2022 年 8.54 亿元的销售费用中,广告宣传推广费达到 7.03 亿元,占比超 8 成。

从销售费用的绝对值来看,A 股 2022 年全年销售费用超 10 亿元的企业达到 66 家,其中销售费用超过 50 亿元的有 6 家,分别为复星医药、步长制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白云山和华润三九。

不过从大趋势来看,随着近年带量采购的持续落地,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率近年正逐步下行。根据 Wind 数据,从 2019 年到 2022 年,生物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率已经从 17.05% 降到了 13.77%。

从中外医药龙头对比来看,中国企业销售费用率仍然显著高于海外龙头。

数据来源:Wind

据华创证券研报,中外药企销售费用率的不同可能来自于药品支付体系上的差异。国内在集采政策推进前,药品招投标体系都比较分散,企业为了参与全国各地的招标要有更多的费用支持。美国药品市场采购的集中度较国内有大幅的提升,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入院效率更高,费用率会较低。

盘根错节的灰色利益链条在销售费用的包装下延伸,患者的医疗成本因为这些隐秘的利益输送而变得臃肿。

" 大震 " 之后,如何重建?

医疗界 " 大地震 ",过往隐秘的黑洞被揭开。

从 7 月初,国家卫健委会同 9 部门联合印发了有关文件,聚焦解决当前医药领域腐败的突出问题,到 7 月 28 日,中纪委牵头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将这次医药反腐的战略地位推向更高处。

长久以来的以药养医模式浮出水面,医患关系再度变得紧张。不少网民甚至将医生开药直接等同于 " 药贩子 "。

事实上,医药腐败不仅对医疗资源的伤害极大,还会摧毁医患之间的信任,打击基层医生的积极性。

一名医药领域投资人对《豹变》透露,医药利润在医院的分配中也呈现极度的失衡,真正承担了大量工作的主力医生收入并不会因此增加多少。

日前,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公立医院 90% 以上的收入都需要医院自己去创收,给医生护士发多少工资,基本上都是医院内部要做决定,也因此滋生出公立医院高层领导的腐败空间。

换言之,我们所了解的 " 以药养医 ",很多时候养的只是院长,落不到广大基层医生头上。反腐并不能治本,后续还需相应的改革跟上,尤其是如何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收入分配改革,让大量基层医生有匹配付出的收入,维系医务工作者的热情。

对于近期医药领域 " 学术会议 " 概念的普及和后续的污名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在微博指出,学术会议是医生们医疗信息交流、新知识传播、疑难医学问题商讨的平台,医学进步与知识交流紧密连接,但不能因为反腐而影响正常的行业行为。

一味宣传医药企业的高销售费用、污名化学术会议,并不利好医药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华创证券研报也指出,在医药企业中,新药和耗材设备的推广需要销售费用,用药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医生与患者对药品认知程度的影响。同时,对于设备和耗材的推广也需要投入销售费用用于医生培训。

国家卫健委在 8 月 15 日发文中也强调,需要整治的是那些无中生有、编造虚假学术会议的名头,进行违法违规利益输送,或者违规将学术会议赞助费私分的不法行为。

行业普遍认为,本轮反腐对于药企而言,长期看会肃清行业风气、优化产业结构。多位观察者表示,要回归临床价值,关注创新本质。

比如西南证券认为,短期看医疗反腐或将影响销售合规性较差的中小型药企以及非临床必需的利益品种,短期药械新品种入院节奏可能存在季度递延情况,尤其是临床获益较少、价格虚高、渠道空间大的品种。前述医药领域的投资人对《豹变》表示,部分创新药在渠道畅通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比行业均值更高的销售费用,创新药品类的销售费用大概在 40% 左右。

不过大家均认为,长期来看,未来合规销售有望成为常态,有利于临床必需且真创新的品种,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创新发展。

此外,医疗反腐将深刻影响企业研发和销售策略。药企研发思路更要聚焦在具有临床创新价值的创新品种上,仅靠改良剂型等方式的微创新将陆续被市场淘汰,叠加药械集采的常态化,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东北证券认为,未来的药物市场竞争将更多地依赖临床数据,真正优秀、有潜力的临床管线价值将相对提高,拥有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管线的创新药企值得关注。而对于渠道不能自控的企业,成本不能满足国家招投标价格要求的企业,会面临较大风险,相对利好有自营销售团队和能力的龙头企业。

创新背后,如何在创新成本和利润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每家医药企业经营实力的考验。

总的来看,此轮医药反腐进入深水区不仅是一场关于道德和合规的战役,更将引发行业变革和调整的深刻思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