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 潘


(资料图)

编辑| 吴先之

8 月 14 日夜,当一年一度的雷军演讲进入新品发布会时,某手机品牌工程师阿强打起了一万分注意力。看到小米 MIX Fold3 用上了无线充电,他有些惊讶。

" 无线充电上与不上反映了两种产品策略,上了很难做到轻薄,不上贴合不了高端用户需求,所以今年好多厂商都没有上无线充电。" 雷军也在演讲中提到,去年 MIX Fold2 因为没有上无线充电," 被用户‘骂惨了’ ",所以今年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用户失望。

同数字系列不同,从第一款机型诞生以来,MIX 系列就承载了小米对于手机的理解与突破。

2016 年,以 " 物质越多,人性越少 " 的观念,小米 MIX 首款全面屏手机问世,并在此后成为小米 " 堆技术 " 的舞台。三年后,小米在小米科技园发布 MIX Alpha 环绕屏概念机,相比独特的设计与新的产品思维,小米布局 " 未来手机 " 的目的越来越清晰。

到 2021 年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MIX Fold,人们看到的创新已不止于外观,首发澎湃 C1 专业影像芯片与新一代铰链设计都预示着小米已经开始寻求技术突破,换言之小米不再执迷于比拼参数,而是出现更多贴近用户体验的元素。

或许人们汲取雷军关于创业演讲的养分时,也应该看到,小米在高端化的认知、战略思维以及技术方向上的变化,正在重塑小米。

折叠屏是变化的果也是因

国内手机市场正处于激变之中。

根据信通院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1.3 亿部,同比下降 4.8%,销量不济导致厂商们纷纷开始 " 做精做高 ",同期上市机型 22 款,同比下降 35.3%。而直板、5G 等细分类目上增长乏力时,折叠屏成为了 " 全村唯一的希望 "。

综合第三方机构 IDC 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 227 万部,同比大增 102%。

折叠屏显然是承载米荣 OV 高端化的基石,这被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称之为 " 赛道红利 "。他认为,接下来折叠屏将进入一段红利期,也将成为小米稳步扩大高端市场的首要推力。

其次,小米多年积累的品牌和口碑正循环与市场红利产生共振效应。

过去四款主力产品的电商好评率都超过 99%,促成了第三代折叠屏产品爆发。光子星球了解到,MIX Fold3 的销量超出了小米预估,发布后前 5 分钟的销量超过了前代的 2.25 倍。

更重要的变化在于,小米不再对 " 到底什么是高端 " 的问题而迟疑。

小米 10 的成功,一度让小米认为迈入高端市场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此后很长时间,皆认为只要把产品设计与工艺做到极致,寻求突破参数上限,高端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随着小米 11 Ultra 的挫折,小米才在此后小米 12s Ultra 的反复试错中找到答案——由于持续打磨,比前代晚了 3 个月才发布。

相较于行业大部分玩家对于 " 准旗舰 " 的暧昧,小米内部对于高端化有了明确的认识,这套方法论被称为" 轻薄+全面旗舰"

曾学忠给出了三个衡量高端化的维度,分别是商业成功、引领行业以及建立起口碑。

他表示," 所有产品,不仅仅是高端产品,唯一成功的标志就是商业成功。" 自小米 10 问世以来,小米利润方面的增长已经给出了答案,而 Canalys 一季度数据显示,500 美元以上的手机中,小米 13 是国产机第一,足以说明小米通过了第一场考试。

价位与 ASP 一直是衡量手机高端化的硬指标,第一季度在国内 4000 到 5000 元市场小米在安卓市场占有率为 24%,同比提升了 7.7%。同期,小米 ASP 为 1152 元,保持高位增长。

除了硬指标,小米诸多技术与产品迭代方向,也在逐步建立 " 软实力 ",如牵引行业发展与用户口碑。

" 思想上我们坚持认知引领,行动上我们坚持科技引领、审美引领。" 曾学忠提到,12s Ultra 开始,产品方面全面对标苹果,影像方面向徕卡学习。雷军在今年演讲中的一句话是最好写照: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找互补的朋友一块干,更容易成功

在此之前,国产手机厂商普遍认为 " 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这导致国内供应链长期被抑制,小米率先转变这种认知。

例如小米第一次在高端机上使用国产 C7 屏。为此,小米曾多次到访华星光电,与其联合研发。C7 屏在亮度、饱和度、色彩、分辨率等方面都达到了高端屏幕的标准。例如 6.7 英寸专业 2K 超色准屏幕,高达峰值 2600nits,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另一个案例是小米数字系列一直按照 " 中杯、大杯、超大杯 " 更新,如今优化为两杯,并且为了适应用户需求,推出了小屏旗舰。" 当时在大屏上有很多人反复挑战,因为用大屏好堆料,难度低,小屏难做,雷总坚定不移要做,果不其然,体验非常好。"

开启技术长征

8 月 14 日发布 MIX Fold3 时,雷军曾多次提到 " 高端无短板 ",而承载这句话的其实是小米在技术,尤其是 AI 方面的进步。

MIX Fold3 在电池 + 芯片 + 算法三合一,是一个典型软硬件融合,叠加人工智能的产物。这款折叠屏手机左右屏下各有一块电池,采用了硅碳负极技术。

据了解,当时为了联合研发硅碳技术,小米到几家合作伙伴走访了无数次。有一天晚上吃炭火烧烤时,有同学错看成了 " 硅碳烧烤 "。硅碳技术最终落地,提升了 10% 的容量,所以才有后来 4800mAh 的电池。

雷军的演讲与发布会的亮点远不止于创业经验与折叠屏手机,大模型与作为 one more thing 登台的第二代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 2,给外界提供了小米未来技术布局的导航。

小米集团 AI 实验室主任王斌博士提到,小米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最终确定了 " 轻量化与本地部署 " 作为业务突破的方向,这与当下互联网大厂的突破方向截然不同。

众所周知,端侧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有先天优势,而对于其他优势往往不彰。端侧因为通过本地运行,响应速度更快。小米曾在云端做过一个同声传译的产品,但是因为响应速度,导致使用环境中存在诸多弊端,而端侧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另一个优势是端侧的本地运行不受通信环境影响,应用面广。

王斌表示," 当时我们做翻译产品时以为全球网络都特别好,结果发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很多 Wifi 信号不可用,国外网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所以弱网或无网环境很多,端侧却可以保证你的服务随时可用。"

这并不意味着小米只做端侧,由于云端方面的技术积累,使得小米大模型能够实现端云协同,从而可以提供更好的体验。

据悉,8 月 17 日上午,小米自研的 MiLM-1.3B 系列模型,已在公司内部开源,基于开源模型将刺激内部各业务部去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如电视。

除了外界关注的大模型外,第二代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 2 则揭开了小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储备与方向。

小米似乎对于技术,尤其是 CyberDog 2 并没有带着太强的商业化目的。

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机器人实验部总经理许多的看法,似乎表明小米有更长远的考量。在提到小米机器人实验室设立的初衷时,他提到," 深入地推动仿人机器人在未来制造场景的落地,深入推动整个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整个供给侧的智能制造水平,这是机器人实验室的定位。"

今年内部曾做了一次全公司调研,结果显示,公司内部有 3000 人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事实上,人工智能将 " 二次激活 " 小米的智能硬件帝国。

曾学忠曾提到手机的三个时代分别是固话时代的 " 满足你 ",数字机时代的 " 吸引你 ",到如今智能机时代的 " 理解你 "。小米在通往 " 理解你 " 的阶段中,势必需要借助 AI 技术对手机、AIoT、机器人、汽车等产品进行深度改造。

小爱同学是串联产品、提升体验的纽带,小米大模型上线后,通过小爱同学超过 1.1 亿的月活用户,与支持控制 5900 多款智能设备,迅速建立起新的软硬件生态。

小米影像技术同样受益于技术积累。小米相机团队做的夜枭算法,让小米能在弱光环境下,依然能够还原出真实的影像,这套算法在业内被誉为 " 影像算法奥林匹克 " 的 CVPR-NTIRE 夜景渲染赛道中获得两项冠军。

小米的AI""

波兰尼曾将人的意识分为两种,一些明显自知的部分称为 " 集中意识 ",而另一些无法明状,需要结合场景,潜移默化而得到的部分称为 " 支援意识 "。

这套理论解决了研究风格中,刺猬式与狐狸式的优劣之论,因为支援意识的存在,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产生实际价值的碎片知识,或许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实现创新。

如果 2016 年没有成立机器人实验室,如今小米不可能有 CyberDog 的迭代。如果没有多年供应链和手机制造的经验,CyberDog 永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而眼下,依托技术 + 供应链支撑的 CyberDog 又在为自动驾驶,乃至具身智能完成了技术储备。

今年雷军第四次演讲,宣布将小米科技战略升级为(软件 × 硬件),AI 将决定整个小米的未来。而这种战略上的转变,可以视为小米将在技术上,寻求 " 支援意识 " 突破。

雷军演讲中引用了一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5G 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小米全球专利族占比 4.1%,首次进入全球前十,证明技术上的积累已经让年轻的小米有了自己的技术壁垒。

" 当时代变了,用户变了,面对新的局面,我们绝对不能因循守旧,只有下决心改变自己,改变认知,才有赢的机会。在这场高端战役中,哪怕任何一点微小的成功,都非常不容易,背后都是认知的改变和突破。"

正是因为认知突破,使得战略技术规划与布局,而找到了落地路径,这或许才是小米技术能力质变三年才出现了飞跃式突破的核心原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