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亏得起!”

3月30日,小米高调宣布造车,雷军立下豪言壮语。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作为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亲自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更被世人所瞩目的是,小米的“芯”事。 “小米在高端手机的布局已经完成。”当晚,小米发布自研图像处理芯片澎湃芯片C1。时隔四年,澎湃芯片终于重出江湖,小米谦虚地称之为做了个“小芯片”。

造车和造芯,关乎小米再造自己。雷军是个狠人。几年前,造芯片九死一生,如今造车押上全部声誉,丝毫不给自己留余地。

芯片是举国上下“卡脖子”的大事,小米想做的是那个“一”,不甘心停在那个“九”。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小米在2020年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却在核心技术领域一直被广大网友们所诟病,尤其是在芯片领域,对此小米还一度被吐槽为“组装厂”。

小米的努力不是没有成果。澎湃S1,发布于2017年,一款28nm制造、8核Cortex-A53的手机芯片,应用于小米5C这款手机上。遗憾的是,这款手机并没有成功。S1让小米明白,手机厂商造芯片,除了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更要有真刀实枪的硬实力。

当年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话题,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但后面的事儿就越来越难了。小米还在长大,却发现长大后并非无所不能。有些事顺理成章地做了,就没有顺理成章地成功。

在中国软件和互联网圈里浸染已久的雷军熟悉市场的生存之道,懂得八面玲珑的营销之策,懂得不必事必躬亲生产A和B,可以让“A+B”生成自己的C。总结起来,也形成了被拥趸们认可的创新。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喝彩也罢,质疑也好,对风风雨雨的雷军和跌跌撞撞的小米来说,争议本身也成为一种另类的成功。

“才不配位。”一直是小米极力想要撕掉的标签,也是小米最不服气的地方。小米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的产品,向外界传达一种精致的文化感,一种先进的科技感,一种坚定的使命感。而无论科技还是美学,既不遵守小米式的商业价值观,也不符合小米式的形势比人强的营销理念。小米如何赚钱?四两拨千斤。小米如何重造小米,需要千斤拨四两。这恰恰是小米身上最大的矛盾。

十年前的新品发布会,台上的雷军显得有些紧张,手交叉紧握放在身前,身体甚至有点摇晃。十年后,雷军打扮休闲,表情轻松,说到激动的时候,还有些手舞足蹈。“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的原创者是雷军。芯片和造车都是风口,这一次,小米飞得起来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