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爱开玩笑。
在核电站泄漏事件过去十年后,日本正在酝酿一场新的福岛危机。当地时间4月13日早晨,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并正式作出决定,要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的核处理水排放入海。
十年为期,2011年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由此迎来重大节点。由于担心核废水入海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在缺乏充分科学论证、国际监督和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排污,国际社会对日本排污决定纷纷提出质疑。
每一点不祥之兆都值得关注。当时,大地震及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三次熔融,随后出现的氢气爆炸让核电站里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这是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围绕核泄漏、核污染、核处置,福岛长期以来处于舆论焦点。人们一直普遍担心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附近的居民健康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由此不断引发人类关于核能使用的新难题。
所有原因纠缠在一起,使得福岛核危机如一团乱麻,丝丝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年注水冷却虽然可解燃眉之急,也注定了未来的后患无穷。随着水量越积越多,东电称其储存能力已逼近极限。关于如何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经处理后的核污水,方案并非只有一个。但在日本看来,“现实且可靠”的方案只有一个,即国内外已有先例且成本最低的海洋排放。
“成本最低”的方案可能会让更多人付出巨大代价,妥善处置福岛核电站废水问题关系到国际公共利益和周边国家切身利益。
切尔诺贝利还没有彻底安全,福岛也是。迄今为止,有关危机处置的信息仍不够详细和透明,但对这场迷雾重重的核灾难,认真检讨和各种形式的反思,到任何时候都不为过。
两年前,HBO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拍成了迷你剧集,《切尔诺贝利》勾起了30多年前那场核灾难的记忆。剧中出现了和福岛类似的情节,事故发生后站内工作人员试图跑去事故中心地点关闭阀门以及放水冷却。
第一集故事中并没有交代确切死亡的人数,而是试图从多个方面循序渐进,把可能影响事故处理结果的多种因素表达出来。这些因素包括涉事人员知识的缺乏、思想的偏执,普通民众好奇心与无知,政府部门的审视与判断,国际社会消息的不透明与封锁等等。
福岛是一场漫长的危机。直到今天,没人敢彻底松一口气。包括日本,也包括它的邻居,还包括正使用着核能的国家和人们,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海洋和陆地。
有人将此归纳为很简单的真理,人类可能总免不了死于地震,但不应一再死于核电站。(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