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降1块,1块钱,买个冰棍儿都买不到……”“降价不能像挤牙膏,大胆降!”近日,重庆、湖北等八省(区、市)医保部门组团进行带量采购时,再现“灵魂砍价”,不少网友直呼“给力”。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医保带量采购机制不断捋顺,“灵魂砍价”成为常态。而实际谈判过程,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对某种药品来说,价格些微变化,叠加庞大用量,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为了分厘之差,医药专家常常与药企代表争得面红耳赤。而之所以“锱铢必较”,是因为一分一厘的小账背后,是一笔笔民生大账。就拿这次谈判来说,与历史采购价相比,药价平均降幅55.03%,最高降幅99.40%。谈判药品目录涵盖抗微生物、抗肿瘤、解毒剂等多个领域,许多医疗机构用量大、患者受众面广的药品均在其中。对参保人员来说,这都是重大利好。

“灵魂砍价”,也是医改惠民的缩影。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来说,“答题”的难度和挑战更甚。从破除“以药养医”“以耗养医”,大幅降低医疗负担;到推进分级诊疗,营造“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再到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去患者“垫资”之负……中国迎难而上,逐渐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医改之路。这其中,有顶层制度的再造与重构,也有细节上的突破与创新,而医改推进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也恰恰就在于其对接着最基本的民生。医改回应民生、民声点赞医改,这样的正向互动正是改革深化的动力与底气。

医改是系统工程、重大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一方面,打破固有壁垒、调整利益分配势必会产生一些新矛盾。就拿带量采购来说,价格是砍下来了,但一些药品却出现了“进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尴尬。这就需要相关方面进一步完善机制,拿出更精细化的方案予以破解。比如,对部分谈判药品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双通道”保障政策,拓宽患者购药渠道。再如,将一些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以减小医院的进药顾虑。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国人对多样化、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些都要求医改要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不断顺应大众需求变化。

医改是一道综合题,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探索与尝试、拉锯与博弈的每一小步,都是为民、惠民的一大步。期待改革继续深化,把准民生导向,循序渐进解决各个难题,更好守护人民健康。(晁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