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势越来越浩大的吐槽声中,青年买不起房租不好房,已经从个人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

8月3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称,正在抓紧推进解决大中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同一天,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

青年人被房子困住,不是新鲜事儿。这些青年,是尚未购房的新一代。他们受过良好教育,聪明上进,渴望城市生活。

有的人更年轻,收入不高、积蓄有限,在短期内买房并不现实。租房也不省心,租房难、租房贵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人奋斗过一段时间,有了最初的积蓄,或者集结了上两代的财富,拼凑了首付。

房价飞涨给他们带来紧张和焦虑。房价上涨的数额,可能超过了他们储蓄的速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正是他们的期待。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头,如何解决全体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迫在眉睫。不让年轻的奋斗者为房所困,不让新市民在城市居无定所,他们搞事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城市的竞争力才能有保障有提升。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到此后层出不穷的各类意见政策,让青年人拥有安身之所,成为题中之义。

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一方面是“人口红利”的带动之下,工业化开始加速。另一方面,基建、房地产、土地等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固定投资累积,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当经济急速奔驰, “六个钱包”买房的现状也折射出了房价乃至楼市的畸形现状。于是国家层面,“房住不炒”成为主旋律,而伴随着“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的政策组合拳也呼之欲出。

解决住房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初入社会,工作年限短、收入少,是大多数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升级”过程。

更重要的是,畅通关于“房”的奋斗路径:不是让人刚毕业就实现买房自由,亦不是人生目标都只被一套房子所累。折中的重任便落在多层次住房体系的建设之上,而其中关于租房市场体系的完善又堪称重中之重。

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将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实现所有人住有所居,发展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正成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突破口。

无论是做大增量,还是优化存量,房子与青年人、青年人与城市应该形成良性互动。这个良性互动需要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人才激励、落户等环环相扣。归根结底,在住房这个问题上,安居和乐业,一个都不能少。(杨月涵)

推荐内容